现今社会,50%左右群体已经意识到体检重要性,甚至有些患者能够通过项目检查,确诊早期病症。
通常情况下,早期病灶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做手术切除。
但是,部分群体存在错误认知,觉得手术切除能够彻底根治病症。实则不然,有些病灶确实存在二次复发可能,肠息肉就是典型代表。
肠息肉
肠息肉,就是肠道内壁出现异状突起,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
站在医学角度来说,肠息肉可具体划分为3种类型:
——增生息肉
临床案例中,增生息肉比较常见,98%以上呈现良性症状,恶变概率基本为0。
病灶边界清晰、体积小(直径在一厘米以内)、易多发是肠道增生息肉主要特点,患者一旦中招,常常伴随消化系统不适感,可通过手术切除改善窘境。
——炎性息肉
显而易见,该病症罪魁祸首就是肠道感染,后者会导致黏膜细胞出现代谢性紊乱情况,刺激息肉突起。
炎性息肉病灶不规整,直径往往超出一厘米,患者会伴随消化系统溃疡症状。
——腺瘤息肉
相比较上述两种息肉来说,腺瘤息肉危害性较高,它有潜在癌变风险,具体包括三种形态:
混合腺瘤
毛状腺瘤
管状腺瘤
肠息肉切除后,还会复发吗?什么时候复查较为合适?
前文已经明确提到,即使患者做过肠息肉切除手术,也逃不过二次复发命运。
医生特别提醒,肠息肉手术后3~5年,二次复发概率较高,必须把定期肠镜检查列入生活清单。
问题在于,究竟什么时候做肠镜复查比较合适?
医学专家普遍认为,肠息肉患者,手术切除后3~5年,要坚持一年一检,如果连续2~3年病情未曾反复,则可以更换为两年一检。
当然,上述标准只适用于普通患者,下列3种人群,定期检查时间有明确规定:
6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对比青壮年群体来说,肠息肉癌变风险要高出一倍有余,必须在手术切除后1~2年,坚持做肠镜复查。
男性高危群体,可能需要一年做一次肠镜检查。据医学调查证实,雌性激素、孕激素等在一定程度上,有抵御恶性肿瘤侵害效果;但长期雄性激素合成转化过量,会导致肝火旺盛,炎症感染情况时有发生,肠道息肉恶变概率上涨。
患者体内息肉数量较多(超过三个),并且直径超出两厘米,术后二次复发率远超平均水平,必须坚持每年一检。
腺瘤性息肉患者,需要每隔3~6个月做一次肠镜检查。
肠道息肉,诱因有哪些?
家族遗传:患者有基因缺陷,肠息肉罹患概率,比普通群体高出几倍。
生活恶习:主要包括酗酒、抽烟、长期吃高盐食物等。
基础性病症:高血糖、肥胖症、高血压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它有一定几率引起慢性肠炎,恰好触发息肉增生条件。
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有效预防肠息肉?
——纠正生活恶习
看到这里,我们已经明确肠道息肉主要诱因就是生活恶习。举一反三,想要预防肠道息肉增生,就要纠正日常习惯,远离烟酒刺激是不错选择。
——改善饮食习惯
民间俗语常说,“病从口入”,肠道息肉也不例外,想要有效预防,必须从改善三餐习惯做起。
日常生活中,尽量远离高盐、高油腻、高糖食物,降低肠道刺激性。同时,在清淡饮食基础上,多吃瓜果蔬菜等膳食纤维,能够提高肠胃蠕动活力,预防炎症感染。
——定期检查
预防优先于治疗,是医学界普遍共识。因此,肠道息肉高危人群必须意识到肠镜检查重要性,不能心存侥幸,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