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多是慢性结肠炎的表现,医院做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选用合适的药物调理,通过控制感染后恢复正常。
肠息肉就是肠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的总称,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人体的整个消化道都可以有息肉生长,其中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比较少,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与饮食因素(进食过多红肉、动物脂肪)、炎症刺激(肠黏膜长期炎症)、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息肉病史的病人,发病率较高)、长期便秘有关。大多没有症状,常规检查时发现,有的会有腹痛、便血、便秘、脱垂。一旦发现息肉需手术切除,术后也应定期随访。
肠息肉的好发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者
更易导致菌群失调,易被致病菌侵袭,肠道炎症病变高发。
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肥胖人群
以上几种疾病均与代谢密切相关,高脂肪膳食能增加肠道中的胆酸,胆酸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
术后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有诱发结直肠黏膜产生腺瘤性息肉或癌变的作用。
癌症放疗患者
更易导致菌群失调,易被致病菌侵袭,肠道炎症病变高发。
金盾医生建议此类患者定期复诊:
建议在1~3年内复查
对于低中风险息肉切除术后。
建议短期在3~6月内复查一次肠镜
肠道准备欠佳,未能达到高质量肠道准备。
肠镜检查未能到达回盲部,未能完成检查。
结肠癌术前因肠管狭窄未能全结肠检查。
一次切除息肉总数超过10个。
大于1cm广基息肉采用分片切除。
大于1cm绒毛息肉伴重度异型增生。
息肉已局部癌变未达黏膜下层或超过黏膜下层,不愿进行手术切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