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有浓缩和储存胆汁的作用。胆囊属于人体比较重要的消化器官,不仅有浓缩、储存、排泄和调控胆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起到调节胆管内压力和分泌免疫的作用。
人体的胆汁会储藏在胆囊之内,当胆汁要参与消化时,会由胆囊排出进入肠道,所以胆囊也被称为胆汁储存库。
肝里面的胆汁经肝管排出,先在胆囊内储存,胆囊腔的容积大概在40-70ml。上皮细胞吸收胆汁中的水和无机盐成分,经细胞侧面的质膜转换至上皮细胞间隙内。
胆囊疾病早期症状
一、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大多数病人仅在进食后,特别是进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部或右上腹部隐痛不适、饱胀,伴嗳气、恶呃等,常被误诊为胃病;
二、腹痛,多数病人都会表现为右上腹部或肩背部隐痛不适,如果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壶腹部或颈部,会引起典型的胆绞痛,疼痛位于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多伴恶心、呕吐;
三、全身症状,如果是急性炎症病变可以出现高热、*疸等症状。如果是胆囊的肿瘤性病变,会出现消瘦、乏力等症状。
什么情况下,需要切除胆囊?
胆囊壁钙化或者瓷性胆囊;
胆囊壁增厚超过3mm;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
胆囊结石数量多且结石直径大于2cm;
胆囊结石症状明显,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胆囊结石合并并发症(比如胰腺炎)。
“胆囊”切除有啥后遗症?内科医生揭晓真相
生活中,经常听说关于胆囊切除的事情,那么胆囊切除之后,是否会参加后遗症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
——消化不良
有些朋友在切除胆囊之后会引起消化不良,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人体失去了储存浓缩胆汁的能力。
虽然说切除胆囊以后,胆汁依然在源源不断地在分泌。但是,当人吃了很多的食物以后,需要在短期内提供大量的胆汁才能把食物消化掉。
这是由于把胆囊切除,所有人体无法一下子提供足量的胆汁,失去的胆汁浓度不高,会使部分食物无法被充分消化,进而引起消化不良。
切除胆囊的人当吃了油腻性食物以后就会出现腹部不适,有些人即便看到了油腻性食物也会出现厌恶感,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情况会慢慢得到改善。
因为胆囊切除以后,胆管壁会代偿性增厚,以此储存更多胆汁,所以胆囊切除后,需要积极调节饮食,多吃利于消化的清淡食物。
——增加患胆总管结石的风险
某种程度上分析,胆囊相当于胆管的一个支流,胆囊的存在可以帮助减轻胆管压力作用,当人切除胆囊以后,胆管失去了胆囊这个“支流”,会造成胆管内压力变大,进而引起胆总管扩张。
如果胆管总扩张以后,胆总管的内径会变大,导致胆汁在胆总管滞留的时间延长。胆汁滞留的时间延长以后,增加胆总管结石的风险。
胆囊切除后会导致胆盐和胆汁酸的浓度逐渐降低,这样人体溶解胆固醇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溶解胆固醇的能力下降以后,本身会增加胆管结石风险,此时更容易引发身体不适。
——增加反流性胃炎的风险
当胆汁排入肠道以后,有可能会在十二指肠蓄积。当胆汁蓄积到一定程度以后,它就有可能会反流到胃内,进而引起反流性胃炎。这类患者,可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的症状。
——增加患肠癌的风险
调查发现切除胆囊的人患肠癌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研究发现人是去胆囊以后,肝脏分泌的胆汁就没有地方存放,胆汁就会源源不断被排入到肠道内。
胆汁在肠道内,会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被分解为刺激,胆酸刺激,胆酸具有一定致癌性,长此以往增加肠癌风险。
目前关于切除胆囊是否会增加肠癌风险,还缺乏有力证据,当然切除胆囊的人一定要定期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延伸——如何保护胆囊健康?
“上帝造人是不公平的,正常的人都会有两个肾、两个肺、一双眼睛……但却只有一个胆囊”。所以,自己必须好好珍惜爱护这唯一的胆。
①胆囊的健康首先跟饮食是分不开的。爱护胆囊必须合理膳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辛辣、油炸、膨化食品;不吃早餐易引发胆结石,彻底改变不吃早餐的习惯。
②多喝水,一天保证8杯以上的饮水量,少喝隔夜水,温水适宜,不要太烫或者太凉,以免伤到胆和其他消化器官。
③“年轻人不要老熬夜”是极有道理的。爱护胆囊一定要做到劳逸结合,尽量不要熬夜,充分的睡眠对胆汁的分泌也是有帮助的。
④坚持多锻炼,多做健身运动。早晚可以做好晨练和饭后轻运动,保持心情舒畅,不要易怒,不要生气。
⑤医院做胆囊检查,已检查出胆结石的患者务必遵医嘱、及时就诊。关于胆囊切除的人也要定期复查。
胆囊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如胆囊炎、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胆囊先天性畸形、胆囊良性肿瘤以及胆囊恶性肿瘤、胆囊癌等,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大家一定要养成好习惯,有助于呵护身体,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