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渐被发现
胆囊息肉是腹部超声检查时常见的结论。之所以不用疾病这个词,是因为在临床来看,大多胆囊息肉都不算病,更不需要手术。随着体检的普及,胆囊息肉日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谈论。并非由于发病率的升高,而是人们健康保健意识增强,腹部B超基本完成了普及。
B超检查成为筛查胆囊息肉最具性价比的诊断方式。在B超普及之前,在世时胆囊息肉的发现率并不高,但去世后的尸体解剖中,很多都能发现胆囊息肉。由此可见,大多数人的胆囊息肉,临死都没有被发现,也没有对健康产生太大影响。
-手术适应症
胆囊息肉的手术切除适应症有两大类:一是患胆囊息肉伴有严重的胆囊炎症表现,胆囊炎反复发作,该种情况无论息肉有多大,都需要切除。二是怀疑胆囊息肉癌变或者将来非常可能发生癌变。除上述这两类情况外,其他胆囊息肉均不需要手术切除。
不需要手术切除的胆囊息肉,只需定期复查B超即可。复查周期一般可以是3-6月,甚至1年之内;胆囊息肉的外科干预主要涉及到对胆囊息肉良恶性质的判断,对于恶性病变及癌前病变,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手术治疗。
-恶变危险因素
(1)胆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学者公认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胆囊息肉直径10mm,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数年不发生变化。因而胆囊息肉如果小于10mm,并不需要积极手术,只需定期复查,如果增大,再考虑是否手术。直径大于12mm的的胆囊息肉,容易发生癌变,但并非每个息肉都会癌变,为了保险起见,建议手术切除。
(2)年龄大小:胆囊息肉患者,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明显要比非肿瘤性息肉患者要大。也就是说,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就算患有胆囊息肉,也不首先考虑癌变,更不考虑手术。除非有充分的证据提示癌变风险。
(3)息肉的数目形态:单发、广基(息肉的基底较宽)的息肉更易癌变。胆囊息肉的癌变一般发生在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单发,较大的胆囊息肉,如遇该种情况,可考虑手术。多发的小息肉,一般是胆固醇性息肉比较多见,并不需要手术。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目前比较明确,结石长期刺激胆囊黏膜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从而引起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大大增加了胆囊息肉癌变的风险。对瘀合并这种情况,无论息肉的大小,都建议手术切除。
-保守随访为主
结合以上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较小(以10mm为界)又没有症状,那就完全没有手术必要;若息肉直径较小且仅有消化不良症状(腹胀、嗳气等),也可以保守治疗。而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囊结石,建议行胆囊切除术;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癌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术;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癌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可以定期B超随访观察。一般认为40岁以下,是年轻的概念。
-胆囊生理功能
胆囊具有浓缩和贮存胆汁的作用。胆囊切除术后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和脂质代谢的紊乱,并不能完全被代偿。目前还发现胆囊具有某些免疫功能,手术切除后对人体的长期影响值得进一步评估。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并出现一些既往没有注意到的亚健康状态等,都提醒我们切除胆囊需要慎重。同时也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该手术的还是要及时手术。关于胆囊息肉的手术,目前主流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简称LC),如果术中发现有癌变,必要时需转开腹行胆囊癌的根治术。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