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胸主动脉疾病
1.等渗性缺水
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指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保持正常,但细胞外液量(包括循环血量)迅速减少。常见于肠外瘘等。
2.低渗性缺水
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mmol/L),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常见于慢性肠梗阻等病症。
3.高渗性缺水
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更多,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常见于食管癌梗阻。
4.水中*
指机体的摄入水总量超过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常见于ADH异常分泌,肾功能不全或机体摄入水分过多。
5.低钾血症
指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常见于摄入不足,肾及肾外途径丢失过多以及钾向组织内转移引起,最早临床表现是肌无力。
6.反常性酸性尿
低钾血症时,由于K+由细胞内移出,与Na+、H+交换增加使细胞外液H+浓度降低,且远曲小管Na+、K+交换减少,Na+、H+交换增多使H+排出增多,所以造成代谢性碱中*而尿却呈酸性。
7.高钾血症
血钾浓度大于5.5mmol/L。主要病因为进入体内钾过多、肾排钾减少以及细胞内的钾移出,最危险的高血钾可致心脏停搏。
8.代谢性酸中*
由于碱性物质丢失过多,酸性物质产生过多和肾功能不全等引起,最明显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心率加快等。
9.代谢性碱中*
由于体内的H+丢失过多或HCO3-产生过多引起。外科病人最常见原因为胃酸丢失过多,血气分析有PH和HCO3-明显升高,PaCO2正常。
10.休克
是一个由多病因引起的综合征。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氧供给不足和需求增加是休克的本质,产生炎症介质是休克的特征。
11.细菌移位或内*素移位
因为正常粘膜上皮细胞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肠道内的细菌或其内*素经淋巴或门静脉途径侵入机体,形成肠源性感染,称细菌移位。
12.暖休克
感染性休克时,血流动力学为高动力型,病人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CO正常或增高,有血流分布异常和动静脉短路开放增加,细胞代谢障碍和能量生成不足,皮肤温暖干燥。
13.冷休克
感染性休克时,血流动力学为低动力型,外周血管收缩,微循环淤滞,大量毛细血管渗出致血容量和CO减少,病人皮肤湿冷。
14.急性肾衰竭(ARF)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在短时(几小时至几日)内出现血中氮质代谢产物堆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病征。
15.全身麻醉
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
16.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和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会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反应该麻醉药的效能,MAC越小麻醉效能越强。
17.全麻诱导
指病人接受全麻药后,由清醒状态到神志消失,并进入全麻状态后进行气管插管,诱导方法有吸入法和静脉法。
18.全麻维持
指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以满足手术的要求,同时加强对病人的管理,保证循环和呼吸等生理功能的稳定。
19.局部麻醉
用局麻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这些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20.表面麻醉
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施用于粘膜表面,使其透过粘膜而阻滞位于粘膜下的神经末梢,使粘膜产生麻醉现象。常用1%-2%丁卡因。
21.区域阻滞
在手术部位的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阻滞通入手术区的神经纤维。适用于肿块切除术。
22.神经阻滞
在神经干、从、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中冲动传导,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23.蛛网膜下隙阻滞
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隙,阻断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而引起相应支配区域的麻醉作用。
24.硬膜外阻滞
将局麻药注射到硬脊膜外间隙,阻滞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其所支配区域的感觉或(和)运动功能消失的麻醉方法。
25.全脊椎麻醉
由于硬膜外麻醉所用局麻药大部分或全部意外注入到蛛网膜下隙,使全部脊神经被阻滞的现象。病人可在注药后几分钟内发生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模糊或消失,继而呼吸停止。
26.条件性感染
在人体局部或(和)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的条件下,本来栖居于人体但未致病的菌群可以变成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
27.二重感染
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过程中,原来的致病菌被抑制,但耐药菌株如金葡菌、难辨梭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使病情加重。
28.脓*症
指因病原菌因素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体温、循环、呼吸、神智有明显改变。
29.菌血症
脓*症的一种,血培养检出病原菌。
30.肠源性感染
肠道是人体中最大的“储菌所”和“内*素库”,健康情况下,肠粘膜有严密的屏障功能,在严重创伤等危重的病人,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或衰竭时,肠内致病菌和内*素可经肠道移位而导致肠源性感染。
31.危险三角区
指鼻、上唇及周围组织,此处若发生疖,在病情加剧或挤碰使病菌经内眦V、眼V进入颅内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出现颜面部进行性肿胀,可有寒战,高热、头痛、呕吐等,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32.创伤
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
33.交界性肿瘤
少数肿瘤,形态上属于良性,但常浸润性生长,切除后易复发,甚至可出现转移,从生物行为上显示良性和恶性之间的类型。
34.颅内压增高
由于脑肿瘤、颅脑损伤、脑积水等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mmH2O以上,从而引起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表现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35.体积压力反应(VPR)
如原有的颅内压增高已超过临界点,释放少量脑脊液即可使颅内压明显下降,若颅内压增高处于代偿的范围之内,释放少量脑脊液仅引起微小的压力下降。
36.Cushing反应
急性颅脑损伤,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出现血压升高(全身血管加压反应)、心跳和脉搏缓慢,呼吸节律紊乱及体温升高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的现象。
37.良性颅内压增高
以脑蛛网膜炎比较多见,其中发生于颅后窝者颅压增高最显著,另外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代谢性疾病、vitA摄入过多、药物过敏、病*感染等,均可引起颅压增高,但症状可随原发疾病好转而逐渐恢复正常。
38.脑疝
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大于邻近分腔的压力,脑组织从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有时被挤入硬脑膜的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
39.小脑幕切迹疝
为颞叶的海马和沟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推移至幕下,引起颅内压增高,瞳孔改变,运动障碍意识改变生命体征紊乱等表现。
40.枕骨大孔疝
为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椎挤向椎管内,引起剧烈颅内压增高,生命体征紊乱,瞳孔忽大忽小,早期可因突发呼吸骤停而死亡。
41.“熊猫眼”征
颅底部的颅前窝骨折累及框顶和筛骨,可有鼻出血、眶周广泛淤血斑以及广泛球结膜下淤血斑等表现。外观上眼眶一圈呈淤血表现。
42.脑震荡
为原发性脑损伤之一,表现为一过性的脑功能障碍,可能与惯性力所致弥漫性脑损伤有关,主要症状为受伤时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一般不超过半小时;清醒后大多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受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逆行性遗忘);短期内可自行好转。
43.脑挫裂伤
主要发生于大脑皮层的损伤,脑挫伤指脑组织遭受破坏较轻,软脑膜尚完整者;脑裂伤指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有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两者常同时并存,故合称~
44.中间清醒期
当原发性脑损伤很轻,最初的昏迷时间很短,而血肿形成又不是太迅速时,则最初的昏迷与脑疝的昏迷之间有一段意识清楚时间,大多为数小时或稍长。
45.脊髓半切综合征
椎管内肿瘤使脊髓受到挤压,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及触觉深感觉减退,对侧病变平面2~3个节段以下痛温觉丧失。
46.原发性脑损伤
指暴力作用于头部时立即发生脑损伤,主要有脑震荡、脑挫裂伤及原发性脑干损伤等。
47.继发性脑损伤
指受伤一定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主要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
48.原发性甲亢
指在甲状腺肿大的同时,出现功能亢进症状,病人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
腺体肿大为弥漫性、两侧对称,常伴有眼球突出,又称“突眼性甲状腺肿”。
49.甲状腺危象
为甲亢的严重合并症,因甲状腺素过量释放引起的暴发性肾上腺素的兴奋现象,主要表现为高热>39℃,脉快>次/分,同时合并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严重功能紊乱如,烦躁、谵妄、大汗、呕吐水泻等。需及时处理,否则至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50.Cooper韧带
乳腺的腺叶、小叶和腺泡间有结缔组织间隔,腺叶间还有与皮肤垂直的
纤维束,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称Cooper韧带。
51.酒窝征
乳腺癌肿块若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称酒窝征。
52.“桔皮样”改变
乳腺癌的癌块增大,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呈“桔皮样”改变。
53.连枷胸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将使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外突。
54.纵隔扑动
开放性气胸时,呼气和吸气使两侧胸膜压力不均衡出现周期性变化,使纵隔在吸气时移向健侧,呼气时移向伤侧,称纵隔扑动,可影响静脉回心血流,引起循环障碍。
55.胸部吸吮伤口
开放性气胸伤侧胸壁可见伴有气体进出胸腔发出吸吮样声音的伤口。
56.张力性气胸
为气管、支气管或肺损伤处形成活瓣,气体随每次吸气进入胸膜腔并积累
增多,导致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又称高压性气胸。
57.凝固性血胸
当胸腔内迅速聚集大量血液,超过肺心包和膈肌运动所引起的去纤维蛋白作用时,胸腔内积血发生凝固,凝血块机化后形成纤维板,限制胸肺与胸廓活动,损害呼吸功能。
58.迟发性血胸
少数伤员因肋骨骨断段活动刺激被肋间血管或血管破裂处血凝块脱落发生延迟发现的胸腔积血。
59.贝克三联征
穿透性心脏损伤,致伤物和致伤动能较小时,心包与心脏裂口较小,心包裂口易被血凝块阻塞而引流不畅,导致心脏压塞。临床表现为静脉压升高,颈静脉怒张,心音遥远,心搏微弱,脉压小,动脉压下降。
60.创伤性窒息
当胸部与上腹部受到暴力挤压时,病人声门紧闭,胸内压骤然剧增,右心房血液经无静脉瓣的上腔静脉系统逆流,造成末梢静脉及毛细血管过渡充盈扩张并破裂出血。
61.腹胸联合伤
穿透性暴力同时伤及胸部、腹部内脏和膈肌,致伤物入口位于腹部。入口位于胸部称为胸腹联合伤。
62.上叶顶部肺癌
可侵入纵隔和压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组织,如第一肋骨,锁骨下动脉和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剧烈胸肩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以及Horner综合征。
63.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
肺癌有些病例,癌变位于一个肺叶内,但已侵及局部?支气管或中间支气管,为了保留正常的临近肺叶,避免做一侧全肺切除术,可以切除病变的肺叶及一段受累的支气管,再吻合支气管上下切端。
64.艾森曼格综合征
原本向右分流的心脏病,随着肺循环阻力的进行性增高,当肺动脉压力接近或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呈现双向或右向左分流,病人可以出现发绀。
65.膀胱刺激征
尿频,尿急,尿痛同时存在。
66.排尿困难
包含排尿踌躇,费力,不尽感,尿线无力,分叉,变细,滴沥等,由膀胱以下尿路梗阻所致。
67.假性尿失禁
指膀胱功能完全失代偿,膀胱过度充盈而造成尿不断溢出,见于各种原因所致慢性尿潴留。
68.真性尿失禁
指尿液连续从膀胱中流出,膀胱呈空虚状态,常见原因为外伤手术等使膀胱颈和尿道括约肌的损伤。
69.急迫性尿失禁
严重的尿频,尿急而膀胱不受意识控制而发生排空,常继发于膀胱的严重感染。
70.压力性尿失禁
当腹内压突然增高(咳嗽、大笑)时,尿液不随意地流出。由于膀胱和尿道之间正常解剖关系的异常,使腹压增高时膀胱压力增高而没有相应的尿道压力增高所致。
71.肉眼血尿
为肉眼能见到血色的尿,一般在ml尿液中含1ml血液即呈肉眼血尿。
72.镜下血尿
借助于显微镜见到尿液中含红细胞,一般认为新鲜尿离心后尿沉渣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3个即有病理意义。
73.肾挫伤
损伤仅局限于部分肾实质,形成肾瘀斑和(或)包膜下血肿,肾包膜及肾盂黏膜完整。
74.挛缩膀胱
膀胱结核病变愈合致使膀胱壁广泛纤维化和瘢痕收缩,使膀胱壁失去伸张能力,膀胱容量显著减少。
75.肾积水
尿液从肾盂排出受阻,蓄积后肾内压力增高,肾盂肾盏扩张,肾实质萎缩,功能减退。
76.原发性肾积水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肾下极异位血管或纤维束压迫输尿管等引起的特发性肾积水。发展常较缓慢,症状不明显或仅有腰部隐痛不适,当肾积水达严重程度时,腰部可出现包块。
77.肾绞痛
输尿管结石可引起,典型表现为疼痛剧烈难忍,阵发性发作位于腰部或上腹部,并沿输尿管行径,放射至同侧腹股沟,还可累及同侧睾丸或阴唇。
78.肾母细胞瘤
又称肾胚胎瘤或Wilms瘤,是一种上皮、间皮和胚芽组成的恶性混合瘤。多数在7岁以前发病,是婴幼儿腹内常见肿瘤。
79.感染性血胸
血液是良好的培养基,经伤口或肺破裂口侵入的细菌,会在胸膜腔积血中迅速滋生繁殖,引起感染性血胸,最终导致脓胸。
80.进行性血胸
持续大量出血所致的胸膜腔积血称进行性血胸
81.自发性气胸
一般常因剧烈咳嗽、屏气或运动,使肺内压力骤然升高,导致肺大疱突然破裂,形成自发性气胸。
82.乳糜胸
乳糜液从胸导管或其他淋巴管漏出,聚集在胸腔内称为乳糜胸。
83.中央型肺癌
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位置近肺门者称中央型肺癌。
84.周围型肺癌
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位置在肺周围部分者称周围型肺癌。
85.体外循环
利用特殊的人工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出体外,进行气体交换,调节温度和过滤后,输回体内动脉的生命支持技术。
86.心肌保护
减少心内直视手术心肌缺血缺氧造成损害的措施和方法称心肌保护
87.二尖瓣面容
面色晦暗,两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88.差异性紫绀
动脉导管未闭PDA时当肺动脉压超过主动脉压时,所致右向左分流时出现下半身紫绀和杵状指。
89.ASD(房间隔缺损)
心房间隔先天发育不全所致的左右心房异常交通称ASD。分为原发孔未闭型和继发孔未闭型。
90.VSD(室间隔缺损)
胎儿期室间隔发育不全所致心室间交通引起血液常自左向右分流,导致血液动力学异常,分膜部缺损,漏斗部缺损和肌部缺损。
91.法洛四联症
是右心室漏斗部或圆锥发育不全所致的一种具有特征性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的心脏畸形,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
92.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壁发生中层坏死或退行性病变,当内膜破裂时血液在主动脉压力的作用下在中层内形成血肿并主要向远端延伸,形成夹层动脉瘤。
腹外疝-骨肿瘤
1.疝
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2.滑动疝
属难复性疝,指盲肠、乙状结肠或膀胱随疝囊颈上方的腹膜一并下移成为疝囊壁一部分。
3.嵌顿性疝
疝门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
4.绞窄性疝
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下不断加重可使A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
5.腹股沟斜疝
是指疝内容物经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下向前经过腹股沟管,再穿过腹股沟外环并可进入阴囊。
6.腹股沟直疝
老年人多见,是疝内容物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向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
7.倾倒综合征
系由胃大部切除术后,由于失去了幽门的节制功能,导致胃排空过速所引起的一系列综合症。
8.早期倾倒综合征
发生在进食半小时内,与餐后高渗性食物快速进入肠道引起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大量肠源性血管活性物质有关,加上渗透作用使细胞外液大量渗入肠腔,病人可出现心悸、心动过速、出汗、无力、面色苍白等一过性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并有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9.晚期倾倒综合征
在餐后2-4h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苍白、出冷汗、脉细弱,甚至有晕厥等。由于胃排空过快,含糖物质快速进入小肠,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既而出现反应性低血糖综合征。
10.残胃癌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行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余胃发生的原发癌。
11.癌前病变
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本身尚不具备恶性特征,是从良性上皮组织转变为癌过程中的交界性病理变化。有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及胃黏膜肠上皮化生。
12.早期胃癌
即胃癌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转移。
13.Krukenberg瘤
女性病人胃癌经腹膜种植或血行播散可形成卵巢转移性肿瘤。
14.转移性右下腹痛
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即腹痛开始发作于上腹,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
15.结肠充气实验
病人仰卧位,用右手压迫左下腹,再用左手挤压近侧结肠,结肠内气体可传至盲肠或阑尾,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
16.门静脉炎
急性阑尾炎时阑尾静脉中的感染性血栓可沿肠系膜上V至门V,导致门V炎症,表现为寒战、高热、肝肿大、剑突下压痛、轻度*疸等。
17.肠梗阻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18.动力性肠梗阻
由于N反射或*素刺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使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以至肠内容物未能正常运行,但不器质性肠腔狭窄。
19.绞窄性肠梗阻
指梗阻并伴有肠壁血运障碍者,可因肠系膜受压、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相应肠段急性缺血,引起肠坏死、穿孔。
20.痔
肛梳部分的皮下组织和肛柱黏膜下层内含有丰富的V从,有时可因某种病理原因而形成V曲张,向肛管腔内突起称痔。
21.肛管直肠环
肛管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的下部、肛管外括约肌的深部和邻近的部分肛提肌纤维共同组成的肌环,绕过肛管和直肠分界处在直肠指检时可清晰扪到。
22.肛裂
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
23.肛瘘
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管三部分组成。
24.环状痔
混合痔逐渐加重,呈环状脱出肛门外,脱出的痔块在肛周呈梅花状称环状痔。
25.嵌顿性痔
脱出痔块若被痉挛的括约肌嵌顿,以至水肿、淤血甚至坏死临床上称嵌顿性痔。
26.门静脉高压症
具有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腹水症状的疾病称为门静脉高压症。
27.门静脉高压
是因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的综合症。
28.胆囊三角
由胆囊管,肝总管,肝脏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副右肝管在此区穿过,是胆道手术极易发生误伤的区域。
29.Charcot三联症
肝外胆管结石的典型的临床表现,即腹痛、寒战高热、*疸。
30.Murphy征
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外,然后嘱咐患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使吸气终止称~阳性。
31.胰腺假性囊肿
多继发于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损伤,由血液、胰液外渗以及胰腺自身消化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崩解物等多聚集,不能吸收而形成。
32.间歇性跛行
指慢性动静脉阻塞病人,行走后出现肢体疼痛,休息后缓解的情况。
3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是一种累积周围中小动静脉的慢性、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和闭塞性病变。
34.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指单纯涉及隐静脉,浅静脉伸长、迂曲成曲张状态,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的人。
35.雷诺综合征
指小动脉阵发性痉挛,受累部位程序性出现苍白及发绀、青紫及疼痛,潮红后复原的典型症状。
36.骨折
骨的完整性破坏或连续性中断称为骨折
37.青枝骨折
多见于儿童,骨质和骨膜部分断裂,可有成角畸形。有时成角畸形不明显,仅表现为骨皮质劈裂,与青嫩树枝被折断时相似。
38.开放性骨折
骨折处皮肤及筋膜或骨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
39.骨折延迟愈合
骨折经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所需的时间,骨折断端仍未出现骨折连接。
40.骨折不愈合
骨折经过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时间(9个月),且经再度延长治疗时间(3个月),仍达不到骨性愈合
41.骨筋膜室综合症
是由骨、骨筋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最常发生于小腿和前臂掌侧。
42.盖氏骨折
桡骨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可因直接打击暴力或间接传达暴力引起。
43.孟氏骨折
尺骨上1/3骨干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多发生于青壮年及小儿。由来自背侧的直接暴力或手腕着地的间接暴力所致。
44.桡骨远端骨折
距桡骨下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该部位是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为解剖薄弱处,一旦遭受外力,容易骨折。
45.Colles骨折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手掌着地、前臂旋前时受伤,应力通过手掌传导到桡骨下端发生骨折。侧面看“银叉”样,正面看“枪刺”样畸形。远端向桡、背侧,近端向掌侧移位。
46.Tinel征
局部按压或叩击神经干,局部出现针刺性疼痛,并有麻痛感向该神经支配区放射为阳性,表示为神经损伤部位。
47.Dugas征
有肩关节前脱位时患者肘部贴近胸壁时,手掌不能摸到健侧肩部,若以手掌触摸健侧肩部时,则肘部不能贴近患侧胸壁,为阳性。
48.脊髓休克
脊髓与高级中枢的联系中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功能丧失并有暂时丧失反射活动,处于无反应状态,称为脊髓休克。表现为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感觉丧失和骨骼肌张力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发汗反射消失,内脏反射减退或消失。
49.骨肿瘤
凡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骨各种组织成分的肿瘤,不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均统称为骨肿瘤。
50.骨肉瘤
由骨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四肢长骨,半数发生在股骨下端及胫骨或腓骨上端。
51.Codman三角
骨膜被恶性骨肿瘤的瘤体顶起,在骨膜下产生新骨,呈现出三角形的骨膜反应,称为Codman三角。
52.冷脓肿
骨结核时坏死物液化后在骨旁边形成结核性“脓肿”,局部无红、肿、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