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饮食习惯决定健康,不如说饮食文化影响健康。因为除了吃什么、怎么吃,用什么吃也与之息息相关。如果不注意,我们日常使用的筷子,就可能成为感染疾病的源头之一。
受访专家
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吴安华
空**医大学(第四*医大学)医院教授吴开春
有些病,从“筷”入
在众多材质中,木质或竹质筷子以结实、轻便的优势,成为多数国人的首选。但同时,这也为我们的卫生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竹木质筷子在使用早期外表光滑,易清洗,不易滋生细菌,但随使用次数增多,被磨损后就会越来越难清洁彻底,成为细菌生长的温床。
轻引不适,久可诱癌
多数经碗筷传播的致病菌会引发急性肠胃反应,如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幽门螺杆菌却与它们不同,其严重危害体现在远期。
年,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所列为一类致癌物,认为78%的胃癌可归因于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今年1月发表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再次强调,非贲门胃癌在美国50岁以下人群中出现上升趋势。
论文第一作者、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癌症流行病学与遗传学司玛丽亚?康斯坦萨?卡马戈博士解释说,其重要诱发因素之一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中华医学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59%,也就是说每2个人中就有1人感染。该细菌主要通过唾液、飞沫“口口”传播,在基本不分餐的中国,筷子便成了最好的载体之一,无论是共用筷子或相互夹菜,都可能交叉感染。若使用的筷子上残留下幽门螺杆菌,被感染几率也会大大提高。体检时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人,其实很多没有明显的上腹部症状,少部分人会表现出较轻症状,如腹胀、上腹隐痛、恶心、口臭等,较严重的是出现炎症并慢慢恶化。
年5月19日,《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正式发布(下文简称“共识”)。该文件提出,目前已确定的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疾病包括:非萎缩胃炎、萎缩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等;
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增生性胃息肉、胃黏膜肥大症等非常见胃病;
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B12缺乏症等胃外疾病。
在以上所有提到的疾病中,胃癌是最易让人谈之色变的一个。但吴开春强调,绝大多数胃癌发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损害胃黏膜后,从炎症到癌变的过程可能是: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若能早期根除,可降低肠型胃癌发生风险,甚至完全消除。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如何治疗
如今,人们对幽门螺杆菌的重视程度已大幅提高,很多单位也将13C或14C呼气试验加入员工体检项目,检测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于是,又有一系列问题随之产生。
会不会复发感染?
治疗后再次感染的几率是存在的,但并不高。
数据显示,治疗后每年约5%再感染,随着相隔时间的增长,再感染几率也会有所提高。若复发感染,及时规范治疗即可。
有条件的家庭,每人可以有自己专属的筷子,不共用,减少感染风险。若家里已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须进行分餐,以防感染。
来源丨生命时报(ID:LT)
本刊主编丨邬海冬副主编丨罗国虎
责任编辑丨段晓娟编辑丨周敏
觉得不错,请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