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息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靈息
TUhjnbcbe - 2021/6/17 19:49:00
白癜风治疗效果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7.html
靈息是在身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神息的境界,包含原息、踵息、胎息、混元息。其中胎息是靈息最重要的修炼方式,广义的胎息也可以称为靈息。《云笈七签》曰:"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气,握固守一,是名胎息。"《抱朴子·释滞》:"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就是说不用口和鼻子呼吸,如在孕胎之中,即是胎息。口鼻只是呼吸之门户,丹田为气之本源,圣人下手之处,收藏真一所居,故曰胎息。"实际上是说通过意念诱导的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方法。胎息,是一种心性与命所达到无念无为之表现。胎:根源,始也;泰定,不动不摇,不忧不惧,不思不想,如婴孩之处母腹。息:安住,止也;神气归根而止念,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心性住而不动,为之胎息也。真正的胎息,是心住息而返归本源意喻为胎,是心不动念,无来无去,心定神凝之境。心不动则气微、动而无感知,故继之以不出不入,自然常住,非气停出入,心息尽定。迷者不识正理,心田未静,心妄动何达胎息境界。不识先后者,幻化无边虚境,空持假象,差之千万里。经文隐喻,照本宣科则入迷盲。凡种生物,莫离气生,命不离于气之中,凡生物之所以有运动者,莫非神气之灵觉知觉也;神住则气失觉知也。胎者元其神,息者住其心,自心性也。修行者达到境界,能住息而不生心念,止念。了断想入非非,坐忘入得胎息。古人云:"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住,亦徒然。"念在于息,念头即住,自得神气归根矣。返还本源,摒弃后天欲念,达到无欲、无念,忘记呼吸,但不是不呼吸了。庄子曰:"至人之息以踵,凡人之息以喉"。踵者,根也。迷雾者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加理解。有人认为,至人之息以踵,就以为是用脚后跟呼吸,强加意念去想脚后跟的呼吸方法;有的意念肚脐呼吸、皮肤呼吸,错误的认为胎息境界是不用口鼻呼吸。想方设法断了自然口鼻呼吸,于是开始强行训练闭气法,喜求达到最高境界,妄想达到胎息,憋的脸红眼鼓、眼冒金星、头眩晕、心发嗔、杂心贪圣;急求闭气,盲而行之,自害而不知。因此,希望迷雾修炼胎息者能够醒悟。胎息即闭息。相传道家的胎息功源于仿生龟息气功,到汉代才演变为胎息。《后汉书。王真传》:"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李贤注曰:"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习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胎息属道家密宗,是种极缓慢而深沉的呼吸,故也称潜呼吸。由于此功技术性很强,非有师父传授才能修炼。据说胎息功练成后"谓之大定",可达到食气和辟谷的神奇境界。许多人把胎息与龟息认为是两种不同的呼吸,其实龟息功是武当道家修炼内功的一种修为功法,又名"玄武定"、"龟息真定功",由潜心、潜息、真定、出定四部分组成。《庄子》里有一篇文章记载,境界高的人呼吸与一般境界的人呼吸截然不同,一般境界的人呼吸入喉即吐纳,根本没有接受到气的根本精华,中等境界的人吸收到的气是吸收到胸前,但仍然不可控制情绪,气不能入丹田,仍旧有很大的精华没有吸收,最高境界的人呼吸是从鼻子呼吸气纳入到后脚根,使气之精华为我所用,将人体的健康状态提升到最佳境界。

胎息真诀

胎从伏气中结脐下三寸为气海,亦为下丹田,亦为玄牝。世人多以口鼻为玄牝,非也。口鼻即玄牝出入之门。盖玄者水也;牝,土母也。世人以阴阳气相感,结于水母,三月胎结,十月形体具而生人。修道者,常伏其气于脐下,守其神于身内,神气相合而生玄胎。玄胎既结,乃自生身,即为内丹,不死之道也。气从有胎中息神为气子,气为神母,神气相逐,如形与影。胎母既结,神子自息,即元气不散。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西升经》云:身者神之舍,神之主也。主人安静,神即居之;主人躁动,神即去之。神去气散,其可得生?是以人耳目手足,皆不能自运,必假神以御之。学道养生之人,常拘其神以为身主,主既不去,宅岂崩坏也。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道经》云:我命在我,不在天也。所患人不能知其道,复知而不行。知者但能虚心绝虑,保气养精,不为外境爱欲所牵,恬淡以养神气,即长生之道毕矣。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所谓意是气马,行止相随,欲使元气不离玄牝,即先拘守其神,神不离身,气亦不散,自然内实,不饥不渴也。若欲长生,神气相注相注者,即是神气不相离。《玄纲》云:纤毫阳气不尽不为*,纤毫阴气不尽不为仙。元阳即阳气也,食气即阴气也。常减食节欲,使元气内运,元气既壮,即阴气自消。阳壮阴衰,则百病不作,神安体悦,可觊长生。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神之与气,在母腹中本是一体之物,及生下为外境爱欲所牵,未尝一息暂归于本。人知此道,常泯绝情念,勿使神之出入去来。能行不忘,久而习之,神自住之矣。勤而行之,是真道路修真之道,备尽于斯,然圣人之言,其可忘欤。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故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在。勤而行之,是真道路。序曰:在胎为婴,初生曰孩。婴儿在腹中,口含泥土,喘息不通,以脐咽气,养育形兆,故得成全,则知脐为命门。凡婴孩或有初生尚活,少顷辄不收者,但以暖水浸脐带,向腹将三五过即苏,乃知脐为命门,信然不谬。修道者,欲求胎息,先须知胎息之根源,按而行之,喘息如婴儿在腹中,故名胎息矣。乃知返本还元,却老归婴,良有由矣。绵绵不闲,胎仙之道成焉。故先序经纪体用兼明备矣。凡欲胎息,先须于静室中,勿令人入,正身端坐,以左脚搭右脚上,解缓衣带,徐徐按捺肢节,两手握固于两腿上,即吐纳三五过,令无结滞,涤虑清闲,虚心实腹;左右徐徐摇身,令脏叶舒展,讫,还徐徐放着实;即鸣天鼓三十六过,漱满华池;然后存头戴朱雀,脚履玄武,左肩有青龙,右肩有白虎;然后想眉间一寸为明堂,却入二寸为洞房,却入三寸为丹田宫亦名泥丸宫,宫中有神人,长二寸,戴青冠,披朱褐,执绛简;次存中丹田中丹田,心也,亦名绛宫,中有神人,亦披朱褐;次存下丹田在脐下二寸半紫微宫,亦名气海也,中有神人,亦披朱褐桑榆子曰:《金刚经》云: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诸相具足,彼所以立相生名者,以为戒洁之阶也。夫神岂止于上?岂住于下?岂留中间?舒泽弥乎大千挈之,亦复无物。若随迹观相,随相强名,常河之沙,讵足以算数。夫神也,变化不测,宁岂如九品郎,执笏兢兢不出局门哉;次存五脏,从心起,遍存五脏六腑。存五脏中各出本方气,及三丹田中素云合为一气,于头后出,焕焕分光九色上腾,可长三丈余,想身在其中。此时即口鼻俱闭,心存气海中,胎气出入喘息,只在脐中。如气急,即鼻中细细放通息。候气平,还依前用心存之。以汗出为一通,亦不限过数。如体热闷,即心存气遍身出,如饭甑中气,此名满息。久久行之,入玄寂中,出妙默中,再咽洞观形中五脏六腑及大小腹,胃受一二升,如*土色,脾长一尺二寸,在胃上,前后摩动不停,停则不和,饭食不消,如饭食不消,即是不摩矣。当须闭气,以手摩腹一百下,即自然转摩矣。次存心,心如红莲花未开下垂,长三寸,上有九窍,二窍在后,正面有黑毛,茎长二寸半;次存肺,肺似白莲花开,五叶下垂,上有白脉,膜在心上覆心;次存肝,肝在心后,七叶,紫苍色,上有*脉,膜从左边第三下,胆在此也,其胆色青*,长二寸半;次存肾,肾状如覆杯,黑色,却着脊,去脐三寸,上小下大,左为上,右为下。遍观一形,三十六位、乃三百六十骨节,皆有筋缠,骨青白如玉色,筋色*白,髓若冰雪;有三百六十穴,穴穴之中皆有鲜血,如江河、池潭也。及见左脚中指第二节,是血液上源,其中涌出通流一形,一夜绕身三万六千匝,至右脚中指第二节则化尽。所以人若睡,必须侧卧拳局,阴魄全也。亦觉,即须展两脚及两手,令气通遍浑身,阳气布也。若如此修行,即与经所言动息善时之义合矣。久久行之,口鼻俱无喘息,如婴儿在胎,以脐通气,故谓之胎息矣。绵绵不间。经三十年,以绳勒项,不令通气,亦不喘息。喘息常在脐中,水底坐经得十日、五日亦可矣。以独行此事,功效如前。若觅得真,更须修道。此事乃是一门,不可不作也。

五息精微

古来摄生者,必推本于易。孔子称生生之谓易。易之发端,日月循环,自强不息。子思曰:"不息则久。"孟子曰:"日夜之所息,然则息也者,天人交接之路,调之得其生,戕之因而死。此人之存亡一大开头也。"王叔和《难经》曰:"人之于息,一呼一吸为一息。尽夜共一万三千五百息。日在于天,一息之间行五十三万余里。天之至大、至高,未可窍尽。天之下,地之上,两空处谓之太虚。内具先天一气运转无已。"老子曰:"天地之形橐龠,静而阖,动而辟,人亦似之,天人一耳。"人苟窍未生前,七情未有,五蕴本空,只一圆明觉照,便省夫息之所起所归处。既知息之所在,则神气混一,为先天一气。苟不知静愈入,动而愈出之机,则身中祖气,必为天之所盗。盗尽,形即死矣。知之则动而采静而养。天之气,亦为人所盗,久而充满,则形神俱妙,历劫长存矣。是故,能盗天气者,自得长且久也。人知自心为息,于精、气、神三者,可会为先天一气耳。历代气功家都以神气相注,息念俱停为法,无知息之一字。人总不知,所知者鼻息耳,即鼻息能知其注,亦能养育形骸,久之真息亦能内现。真息非鼻之呼吸。庄子《南华》云:真人之息以种,踵者息息归脐,下通气海,上透灵都,即生身之处,得药成胎之所也。先司马以浅近教余数息,庶可清杂念,为默识助耳。余遵行殊验,缘未了至理,不遑请益。后读天台止观法,又以调息为津梁。每一调息,尘劳顿却,心更喜之。奈易因循,不免暴弃。幸得冶城白云斋炼师劝余力学,渐有所进,并以自着《五息直指》授之。余感炼师慈惠。又得原息、踵息、胎息、混元息。退而次第力行之,竟恍合平分无极动静之妙于目前。何曾须叟离天人交接处也。恳师特此公诸同志,使学者得有专一,不为傍门所惑。打坐入室打坐,先用厚褥。褥下安木馒首抵谷道。双单搭膝均可。右手安左掌上,放脐下。正身端坐,直起腰脊。耳与肩对,鼻与脐对。唇包舌藏,垂帘正视。心之元神率意之真念,随二目先注入鼻端。至脐下,至气穴。任自然,如昏怠,行数息。凡息鼻息有四,风、喘、气、息。息有声,曰风。息频促,曰喘。息往来不细,曰气。息绵绵不断,曰息。风则散,喘则戾,气则劳,息则定。四者惟定渐近于调、养,育身形,是为凡息。观息息之用观者何?为人心易生念,想入非非。此想未了,彼念又来?心神劳瘁,日渐气耗形衰,身死神离,复入轮回,可不哀哉。修真者志在脱此,先当止念。念何以止?非观不能。古人云:"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住,亦徒然。"是即生死关头也,法以观随念至,念在于息,观在于思。含随息之出入,观随息之出入。念念依息,息息必观。观定不移,念头即住,久则风、喘、气三者俱无。自得神气台一归根矣。此为初学炼而后五息可行。五息之法,基于此矣。数息数息乃入手工夫耳。人伪物诱已久,心离境而竟未能,即强制亦复散乱。用心念专注于息之法,拴住心念不乱去。由息粗数起,至息细而止。从一息数至百千万息不乱,则息自细。于中忽起别念即重数,得至百千万息不起一念,才得此心离境。渐渐纯熟,再行调息工夫。数息虽拙法,最容易最无病;非如高峰强行闭息,致人生病。数息原不及金母观心,老子观窍,吕祖行玉清凝神入气穴,诸秘旨之捷径也。然数息实宜初学。调息调与数不同。数用意数,调无意调。只一念注在息头,息头即鼻头。古人云:"得来只在鼻尖头。"此即观止入门第一法,为止念却魔之要旨,久则息自调。调到功深,渐近踵息。但人于调息,要常绵密,似存似亡。如是心定意静,神气归根。机窍渐露。恍惚之中不识不知,身心静寂,只觉息念相依,神气相合,达于口鼻少,动于丹田多。近于踵息,即行踵息,入真道矣。踵息常人息以喉,真人息以踵。踵者深至气穴。气穴即呼吸处,又曰"四会田"。*庭云:"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即此。但常人非不踵,为神不内存,纵其驰外,不觉以为喉耳。真人念常依息,神入气穴,惟常绵密,存而无间,故得专气致柔。抱一无离,虚极静笃,方观其复。踵者履践虚窍,呼吸在此规中。学者于目中神光,一意注在息之深处。为入气穴,心自虚静,气自充满,百日功深,定有效验。观心愈静,凝神愈圆;真息愈定,元气愈足,此皆由凝神气穴之效。在踵息之始,气里神凝,注于呼吸处,下至气穴,呼降吸升,谓之运转周天也。胎息踵息行久,意愈纯,息愈微;神愈凝,气愈养。鼻无呼吸,只有微息。脐下往来,前降后升,如婴儿在胞中。息归脐,名胎息。神气大定,自然而然。非比高峰强闭留注,在熊一念内凝,神息相依。世人终日纷扰,神气疲困,全仗夜间一睡,始足日用。不然,本来清气为浊所掩。况贪口腹,屡害生灵。不顾后世冤报偿还,且食荤酒,易动淫念,醉后入房,心爱色欲,精泄气耗,神伤寿促,日近于死,昏不自知。至若真人,有息无睡,炼比神气,意一无纷。耳虽闻如未闻,目虽见如无见。正身端坐,意只凝神注呼吸处。息念相依,神气相合,交于内窍。如鸡抱卵,刻不离窝,又似火种常在炉中。真气日足,元神日旺。雌雄蟠虬,两不相离。得与虚空同体,自与虚空同寿。定息七七,元阳气生。定息百日,小药工圆。定息七日,大药已成。定息十月,便成胎道。三年乳哺,九载面壁。出神入定,不离温养。非只漏尽,性具六通。身露云霞,目似电光。入水不溺,入火不焚,隐显奠测。混元息前云胎息,定息工夫。定息既久,六脉俱停。口鼻毫无气出,惟有虚通天窍,太虚混一,冲盈两间。只觉圆光包罗天地,久则不知物我,色空言思都绝,语默俱忘。神藏于气,气包乎神。一意冲和,包裹浑沌。如火种相续,丹鼎常温。炼能一刻,一刻周天。炼能一时,一时周天。炼能百日,积成大药。炼能十月,即成胎道。炼能三年,阳神出入……此皆息之成始成终。天地相交,不离这息。元会运世,不离这息。冬春夏秋,不离这息。旦昼暮夜,不离这息。须知这息,宜数、宜调、宜种、宜定;终至混元,片刻工夫,一年节候。何况时日月与年乎?各具周天,混元之化。欲盗天地之元气,先定此息。欲得造化之真机,先夺此息。奈人日迷习染,不知数息调息。其于踵息、胎息、混元息之妙,举世之人更难知也。夫天地一昼夜,一万三千五百息。人与天地同呼吸。人于凡息不知,何能知真息耶。总之人被阴阳陶铸,囿于气数。报以因果,夭寿不一,难逃业报。一旦堕落,是可悲哀。至人畏天报施,不敢妄为微恶。知气盈神附则生,悟气耗神离即死。当知一息尚存,性命还能自主。原息坐非空坐,数息、调息、踵息、胎息,至混元息。自心为息,息念相依而已。得其秘诀,由二目对视山根,内至脐后,至气穴。久则念归一,心空踵息现。此越数息、调息,而直以踵息为始。苟无观止之秘,即数息以止杂念。调息要无风喘。后天呼吸要任自然,但此属口鼻,非真呼吸。观踵息根深气穴,观胎息动在中宫,观混元息与天为一,此三患乃真人之息。若数息调息乃有形呼吸,为后天口鼻出入,只能养育身形耳。踵息、胎息、混元息,上天禁传,人难尽知。夫人之生,以气为本,以息为原,以神为体,以意为用,以心为根,以肾为蒂。心肾相玄,八寸四分,中有一脉为冲脉,前有一脉为任脉,后有一脉为督脉。上之中前后总会处,为月窟午宫也,下之中前后总聚处为天根子宫也。论冲脉即踵息。凡呼吸在外,要出入渐微。真呼吸在内,要动静渐定。人在胎胞,息原于脐,及出母腹,息归三田。知识渐开,物欲渐染。三田脉隐,落于后天。有形气息,口鼻出入。世人无知踵息根原。如有志者,得观止法,悟踵息真机,工深静笃,即观冲脉。须知冲脉,乃中宫正脉,上通山根,至昆顶,下通脐内,至气穴。中为应谷,即橐龠,脐后肾前之间,古人谓之阴阳窍,戊已门、十字路、四会田、生身处,复命关。虚无窟、无孔笛、玄牝门、呼吸处、慧命宫、长生窟、内玄关、神气穴。异名虽多,总是这处。冲脉之上外玄关。冲脉之中中玄关,冲脉之下内玄关。三关总曰玄关,为理之所以存,欲之所以去,阳之所以进,阴之所以退。呼之所以辟,吸之所以会,气之所以聚。实为紧要开口,息之一呼则辟,百脉俱辟;息之一吸则阖,百脉俱阖。辟则阳舒。阖则阴敛。辟则曰玄,阖则曰牝。一阖-辟之间,即名曰玄关也。阖辟风生,又名橐龠,顺乎自然,又名巽风。呼原性海,吸归命蒂。庄子《南华》,又名踵息。诀云:"呼吸至根蒂,长生乃可异。"呼则气悬神,由后升而前降,于中自鼓。吸则神悬气,由前降而后升,于中自纳。鼓纳之机,似天地之橐龠。橐龠者,呼吸出入,天人相盗之机也。呼吸动时愈出,吸则静时愈入,呼吸之机,非但上下,相应乎中,而逆转回环,前后无休,似河车运行不已也。学者求知观止之秘密处,即知中宫消息。此首先下手处也。

胎息启动

姿势要求仰卧,手脚很自然的随意放置。尽管坐立行都可以启动胎息,但练习初期,仰卧比其它姿势更容易启动胎息。腹部起伏法:稍微吸一点气后闭气不出。(千万不能吸气太多,否则不易引动胎息。)静静地等待,先天元气激荡产生的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起伏跳动。闭气的时间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憋不住时就呼气。腹部凹凸法:稍微吸气后闭气不出。用力收腹,把腹部尽量收缩凹陷,然后再用力鼓腹,使腹部尽隆起外凸。如此使腹部快速凹凸起伏,直至弊不住呼气时为止。随着闭气时间的延长,胎息会自动地显现。腹部隆起法:稍微吸气后闭气不出,腹部微微向上隆起,并尽可能地保持这种状态,注意腹部千万不要用力。随着闭气时间的延长,胎息就会自动地显现。腹部凹陷法:稍微吸气后闭气不出,腹部微微向下凹陷,尽可能地保持这种状态,注意腹部千万不要用力。随着闭气时间的延长,胎息就会自动地显现。仰卧观想法:此方法是古人在闭气的基础上增加了观想的内容。先仰卧而静心,待出息尽,即可闭息。其法宜缓,从容心静。此法可存想,人体八万四千毛孔皆通虚空,以周身毫窍毛孔呼吸渐至胎息,胎息生,则口鼻之息自闭。五百息能闭之而内景观,闭之千息可易肉换骨炼髓。此方法闭之千息,非启动胎息不可。常人每分钟呼吸十几次,按每分钟呼吸15次计算,闭之千息,约闭气1个小时,很少有人能达到10分钟,不启动胎息,闭气1个小时是不可能的。鼻哼弹缩法:用逆腹式呼吸吸气,当吸气至腹部收缩到极点,停止吸气,略停一下、闭气保持腹部收缩到极点的状态,当略感弊闷,想呼气时,闭嘴用鼻,开始呼气用鼻连续发“哼”字声。每发一个“哼”字声,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起伏一次。“哼”字的发声越短促越好。发“哼”字声时腹部向外弹出,发声结束时腹部收缩。注意喉部发声时不要用力,发声腹部外弹时,会感到有一股气,沉入腹部。如此重复练习。一次呼后可发“哼”字声十次以上。胎息收功:收功对于胎息修炼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步骤,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在腹部停止起伏跳动后,意守肚脐与命门连线的中点3分钟,然用手干梳头,擦脸,搓两耳,起身从头到脚全身拍打一遍,收功完毕,以下胎息法的收功与此相同。在启动胎息之前,每天早晚练功两次,每次练功时间30分钟既可。启动胎息后,练功时间可随肚脐起伏跳动的时间长短自己制定。

胎息摄生

胎息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它孕育着宇宙生命本质的根本奥秘。中国古代修道者,在数千年的修炼中发现,胎息是长生之径,仙道之门,是人体消除疾病、返还青春,与宇宙之气融为一体的修炼佳境。修道者,无不把胎息作为修炼的高层次目标。生命来自胚胎,本自胎息而发,重新返回先天的胎息是生命自我再生。进入胎息就是步入生命的本源之地,可以使生命发生返老还童的转变。修炼胎息是从生命的根本上解决问题。胎息最主要的作用,是沟通人与体内能量的连接。进入胎息,就如同在体内建造了一个生命能量加工厂,生命之气将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不足的补充(损耗的内气能量),多余的去掉(体内的各种病气和疾病隐患)。元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向生命的本根返归,实现返老还童,其最高层次是天人合一,长生永恒。随着生命力的加强,人的免疫能力随之增强,抵抗疾病、战胜绝症,保持青春,开发智慧,就有了根本的支持。胎息是被称为现代无形杀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高血压”的克星。胎息对慢性支气管炎、风湿症、类风湿都有显效。女性在胎息的过程中,最为明显的是面部皮肤得到改善,变得细腻、红润,面容有光泽,这是任何美容手段都无法达到的效果,这是胎息使内分泌旺盛的结果。男性老年人则会出现每日清晨无欲而刚的阳举;脸上皮肤变紧,红润年青,黑斑显退。只有达到胎息,才能开发人体潜能,自我创造生命能源,支撑肉体生命常存不坏。正因为胎息有如此效果,它才成为古代圣人的专利,成为道家千古不传之秘。千古英雄为之折腰,历代圣贤为之蹇足。胎息象一座无形的高山,横卧在生与死之间,望不到它,捉不到它,解不开它,达不到它。胎息是道家中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它的发明早于内丹术,但它又是内丹术不可缺少的部分。胎息的渊源,可谓从有中华文化开始,就有了胎息的学问。而现今可查的“胎息”学术创源于老子,老子就是通过胎息的方式,达到“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的长生之道一、丹田发暖在此所谓丹田,即指下丹田。凝神寂照下丹田,意守不动,自能生起“生命之火”,初步自觉热气弥漫,逐渐及于腰骶、小腹,盎于背,以及周身与四肢。并使自身之真阳元气,充及五梢(五梢者,舌为肉梢,齿为骨梢,甲为筋梢,发为血梢,十指为神经末梢)。二、周身发汗元阳之气机发动,继“丹田热”后,体温增高,同时热气即可通达周身而畅于四肢,周身毛孔开,而透出微汗。出汗不宜过多,以汗透皮毛为度。得三昧真火之“火功法”者,其火可小大自如,初步可治伤风感冒,用武火遍烧全身,使周身汗流如水,湿透衣裤,一二次胎息即愈。并可永绝伤风感冒,以此亦可验其是否为真修炼道家丹工者。三、神水泉涌胎息启动,华池神水,自如泉涌;古所谓“仙家自有长生酒,甘露无源滚滚来”者是。其味清洌,久则香甜,如饮玉液琼浆。初步来者为唾液,具生长荷尔蒙及助消化之功效;满口时,缓缓吞下,以意送至丹田。不生津时,可用“神龙搅海”法助之。四、健全肠胃胎息启动,初步即在炼养中宫土府,故有健全肠胃,增进食欲,强固整个消化系统机能之效。并能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上病症,如便秘、食欲不振,及一切胃肠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内外痔疮等。窍守下田、脐中、气海,与行丹田呼吸法,可使胃肠蠕动加快,产生肠鸣,发动胃气,又如打噎、嗳气(胃气上行)、气鸣、放屁(胃气下行)等现象,皆为见效之验,久之便可永绝肠胃病。五、平肝潜阳胎息启动,有缓和呼吸,降低血压,柔和血管,松驰神经之效。并使脑下垂体内分泌均衡活动,及淋巴腺、甲状腺、肾上腺等恢复健康。意守下窍,凝神玄牝穴,及用行气法、伏气法、胎息法,均可收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与调和气血,旺盛血液,及防治血管硬化,使血压恢复正常的功用。六、强健心脏胎息启动,可减轻心脏负担,可增强心力,心脏跳动缓慢,工作减轻、增加休息,心脏肌能容易恢复健康,其可保血液循环之正常亦然。七、防治肺病胎息启动后,不会发生之疾病,一为胃肠病,二为肺病,三为肾病,四为心脏病,最后方及其它疾病。肺与胃,为生命活力之二大能源,绝不可有病。胎息后可无肺病、气管病及一切呼吸系统病。八、打通周天一般人督(脊髓神经)任(自律神经)二脉不通;如欲长生,首先便须打通督、任二脉,以便运转河车,搬精(元精)运气(元炁),使长生种子能透尾闾,循夹脊神经纤维通路,上玉枕,再上泥丸(脑顶),即盎于背,达于顶,啐于面,见于眉间(印堂)。再循任脉,过雀桥,下十二重楼,降至膻中(胸部),中宫(胃脘),而注于下丹田。复遁会阴过尾闾而运行不息。此所以使上元神气、中元心气、下元肾气,接通为一,而妙化无间胎息适应症1、疑难顽症:癌症、糖尿病、冠心病、类风温、心脏病等;2、运动系统:风湿关节炎、骨膜炎、各类骨增生、肌肉萎缩、软组织损伤等;3、消化系统: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下垂、慢性肠炎、脱肛等;4、呼吸系统:咽喉炎、气管炎、肺结核、哮喘、胸膜炎等;5、泌尿系统:肾结核、肾结石、肾积水、膀胱炎、尿道炎等;6、生殖系统:睾丸炎、附睾炎、阳痿、阴道炎、子宫下垂、乳腺增生、乳房肿瘤等;7、循环系统:心肌炎、血管瘤、脉管炎、静脉曲张等;8、感觉系统:近视眼、散光眼、麦粒肿、沙眼、中耳炎、耳鸣、皮炎、湿疹等;9、神经系统: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的失明、四肢麻木、面部麻木等;10、内分泌系统:甲亢、脾肿大等。以上仅为在临床已有成功案例的病种。从理论上来说,胎息一吸百脉皆合,一呼百脉皆开,呼吸往来,百脉皆逆,气血通畅,应该是百病皆除。息息归脐,寿与天齐。胎息法的呼吸方法为腹式呼吸,一般哺乳动物均采用腹式呼吸,其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心、肺细胞的功能,增大肺活量,加强心脏功能,加大了消化系统的动力,进而增强、激活其功能,利于排除聚积在肠道*素及内应力的释放。而人类只是在胎儿和婴儿时期以腹式呼吸为主,从学走路起,就改变为局部胸式呼吸为主了。由于呼吸方式的改变,大部分肺叶细胞长期闲置不用,失去其活性,使肺活量变小,从而影响人类的寿命及潜能的发挥。寿命长的动物,大多是以腹式呼吸为主的。如龟、蛇。龟,是用腹部呼吸的,蛇,则是用腹部行走,所以它们的寿命都很长。为什么腹式呼吸对生命如此相关?因为腹腔内藏着除心、脑、肺之外的全部脏器。包括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生殖、秘尿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及淋巴系统的一部分,并拥有大量的血管神经,因此腹腔是非常重要的。但人类自直立行走后即以胸式呼吸为主,腹式呼吸便开始退化,这样腹部运动也就减弱了,造成废物易于堆积,血流易于滞缓,严重时由于腹腔血流变窄的关系还可影响到大脑的供血。因此加强腹式呼吸,促进腹腔运动是非常重要的。腹式呼吸好处还在于通过腹腔压力的改变,使胸廓容积增大,胸腔负压增高,上下腔静脉压力下降,血液回流加速。由于腹腔压力的规律性增减,腹内脏器活动加强,改善了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起到加速*素的排出,减少自体中*,而达到减慢衰老的目的。因为肠道系统是人体食物代谢终结废物主要通道暂时贮存的地方,粪便里的细菌量是惊人的,粪便的滞留,不但加速了细菌的繁殖,并且增加了肠道*素的吸收,腹气功是最有效的通便药,故对抗衰老有重要意义,此外,对结肠癌及痔疮的预防也卓有成效。另外,腹式呼吸还包括盆腔运动,即在作腹部大呼吸的同时,配合收肛及舒肛运动以及缩腹上举,目的在于促进盆腔血流,因为盆腔中的脏器涉及到人的内分泌系统、生殖泌尿系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此功方便易行,如每日坚持下去,对消除腹部脂肪、排除腹部废物,改善腹部血液循环,促进腹部及盆腔脏器的生命活动等皆有重要意义。如能坚持天天做胎息,将有助于延年益寿。

胎息修炼

胎息的练法很多,一般分闭气、调息两大类。闭气法关键在于人通过有意识的抑制呼吸来达到多入少出,从而积极培育元气,以保证胎息之果的目的。这一类方法最典型的是葛洪所述:“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一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吐之及引之皆不欲己耳闻其气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而不动……,日还一日耳”这种方法若无明师指点,往往会造成强行憋气,为避免出现各种意外伤害,学者宜慎用。调息法则是通过数息、随息等方法逐渐使神气合一,达到口鼻呼吸停止的境界,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通过凋息安神而实现胎息之境地。具体方法可参照《勿药元诠》所述来修炼:“凋息之法,不拘时候,随便而坐,平直其身,纵任其体,不倚不屈,解衣宽带(腰带不宽,则气不流通),务令调适,口中舌搅数遍,微微呵出浊气(不得有声),鼻中微微纳之,或三、五遍,或一、二遍,有津咽下,叩齿数通,舌抵上腭,唇齿相著,两目垂帘,令胧胧然,渐次凋息。不喘不粗,或数息出,或数息入,从一至十,从十全百,摄心在数,勿令散乱。如心息相依,杂念不生,则止勿数,任其自然,坐久愈妙,若欲起身,则徐徐舒放手足,勿得促起。”这样勤奋修习,到一定程度后,自可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打成一片,结成一团,鼻息微微,苦有若无,八脉齐通,遍身舒适,如胎儿在母腹中之呼吸,一般来说,凋息法比闭气法要灵活方便得多,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因而比较适合于广大气功爱好者。胎息是相对正常的凡息而言的。抱朴子曰:“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胎胞之中。”一般人的呼吸都是通过肺实现的,如果通过炼功,逐渐使肺的功能停下来,而用皮肤,肚脐、丹田来呼吸这就是胎息。人类本来就具有这种特殊的本领,只可惜在母胎时才具有,一旦出世后,这种先天的功能就开始在体内潜伏,要靠后天的艰苦锻炼才能重新得到。胎息是道教中非常重要的修行功法,它的发明更早于内丹术,但它又是内丹术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初级阶段大约相当于内丹术的炼精化气阶段,它的高级阶段则相当于内丹术的炼气化神阶段。胎息的高级阶段往往是和大周天以及内丹形成同时出现的,而且是随着功夫的提高自动形成的。但是,初级阶段的胎息也可以作为单独的功法修炼。胎息的主要表现有鼻翼扇动,胸闷憋气,呼吸困难,三凹症状出现:锁骨上凹陷,两胁骨之间凹陷,脘腹部凹陷,小腹悸动即丹田呈脉冲式跳动。当丹田向命门跳动时,皮肤毛孔表现为吸气,周身皮肤感到发凉,反之丹田由命门向回跳时,皮肤毛孔表现为呼气,周身皮肤感到发热。胎息是人体已退化的自然本能通过一定的锻炼途径重新激活起来,这是一个比较长而艰巨的过程,因而胎息修炼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根据练功的反应及要求不同,可以分为3个层次。当练功者按照正确要求,持之以恒地修炼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有一些非常奇妙的感觉出现,如痒、麻、凉、胀等。皮肤敏感度提高,呼吸频率降低,绵绵若存。随着气感的进一步增强,练功者会有内气氤氲,与天地融为一体的感觉,此时皮肤、细胞的呼吸功能显著增强,意味着胎息真正开始,亦即胎息的第一层次。进入胎息状态后,练功者要排除一切杂念,在恬淡虚无中,人体的自然本能被激活,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已通过人体的皮肤、毛窍、俞穴、细胞膜等直接进行交换,从而产生了更高层次的活动,口鼻呼吸自然完全停止,进入胎息的第二层次,当胎息持续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出现内气不出、外气不入的混沌状态。人体的一切高级神经的感知活动就会完全停止,进入神气合一的高级气功念之中,此时,人体的许多潜能被激发,会出现许许多多的奇妙景象和特异功能。修炼者千万人可迷恋于这些景象,贪图特异功能的奇妙效应,而是要做到身心两忘、使这些奇景怪相复归于虚无之中,人体生命固有的无限生机得以充分展现,是谓胎息的第三层次。

初级胎息功法

丹闾式胎息法:呼气时想尾闾关发热(尾间穴至命门穴,道家称这一部位为尾闾关),吸气时想丹田贴命门或尾闾关。如此一呼一吸反复循环一段时间后,丹田呈脉冲式向命门跳动。当丹田跳至命门时,稍停数秒钟之后再复跳回原位,又静止数秒钟再向命门跳动,如此往来循环,产生自动节律时,丹闾式胎息便成功了。天凤式胎息法:天即玄关窍(玄关窍在两目之间由表入里1—2寸处),凤代表下丹田。练功时,吸气时意守下丹田,并用力将玄关窍的真气吸入下丹田,稍停一会,接着将下丹田的真气呼升至玄关窍。反复如此循环一段时间后,使玄关与下丹田之间产生蕴蕴之气,逐渐导致气海穴与下丹田之间产生拆力,即将丹田拆向命门,如此循环。当下丹田产生自动节律时,天凤式胎息便练成了。脐阴式胎息法:脐是肚脐,阴是会阴。会阴是任脉和冲脉的起点,脐是任脉经上的窍穴,又是十二经脉所会聚之穴,是人之元气所藏。吸气时意念会阴产生真气,并将真气用意念从会阴沿任脉上升至肚脐,呼气时意守肚脐,并用意念将肚脐的真气徐徐沿任脉降至会阴。如此反复循环一段时间,肚脐和会阴之间就会发热、发胀、发紧,然后产生氤氤氲氲之内气。气海与下丹田产生自动节律时,脐阴式胎息便成功了。初级胎息的注意事项:1、初级胎息最重要的是意念和导引问题,因为上述的三种方法不是短时间修炼就能成功的,需要较长的时间。因为练功时间长,故练功者对意念和导引往往不能持久,意念和导引一停,则杂念丛生,直接影响练功的效果。2、形体一定要放松,因为初次练功者,体内的真气微弱,如果形体不放松,那么微弱的真气在经络中运行就会受到阻碍。真气不能到达特定的部位,就不能发挥特定的内功效应,也就练不出胎息。3、胎息起动时,在呼气和吸气之间,有两个双闭气的过程。处在双闭气时,练功者第一次感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甚至难以忍受,心里往往害怕会憋死,总想用凡息代替胎息。凡息一起,胎息的自动节律尚未形成,所以,很容易被干扰而抑制住。所以凡息是初练胎息的克星,练功时切忌之。4、修炼胎息一个月左右,胎息的双闭气就会慢漫消失。胎息的呼吸方式可随意而转变。如原来丹田贴命门是表现皮肤吸气动作,此时只要加主观意;念,就可以使皮肤变为呼气;反之丹田向回跳动时,本来皮肤表现是呼气动作,也可以加意念之后使皮肤改变为吸气动作。此外也可以用意念不管丹田来回如何跳动,皮肤均呈单一的吸气或呼气动作。2.高级胎息功法人身体内有三个阴阳相交之处:第一个是双眼相交。左目属阳,右目属阴,使二目对视,就产生神光。神光照视气穴,主化阴生阳,如同天上的太阳,照射地上生长万物一样,没有它则万物不生。第二个心肾相交。心神属阳中阴,肾气属阴中阳。使心肾相交,就产生精气,化生津液,灌溉五脏。第三个是内气与天气相交。内气属阴中之阳,天气属阳中之阴使二气相交,就产生内丹,化全身之阴,变为纯阳体。这三个相交,都是以真意为引。就是用一心不二的意念,引导阴阳交合。练胎息的产生,必须经过三个相交,生出内气,才能形成胎息状态。双眼相交练法:入坐之后,轻闭口唇,舌顶上腭,双目相交对视正中鼻粱根处的外光,把心意定在双目中心。观光不可用力,而是轻松自如地看,观到双目发胀,或者模糊不清时,才是阴阳二气集中的景象。再闭目沿眼眶周转眼珠,把阴阳二气聚成圆形。左升右降转36周,为巩固阳气,再睁眼左降右升转24周,退化阴气。转完之后,闭目内视祖窍穴中圆形。约5分钟,觉口中津液满足时,就用二目交集的神光照送津液,降入脐下气穴中,目光随着照视气穴。观穴中虚空境界。吸气时用意达到气穴,呼气任其自然,意念始终守在下丹田中,做到一丝杂念不起。这样练功,经过3个月,才能感觉双目中心甘有小气珠,就是神光产生。只觉有圆形,不显光明。如达到这种境界,练功人还必须有耐心和毅力。功中如觉有阳物勃举时,是精气冲动的“产药”信号。练功人要辨别清浊采炼。没有一丝杂念的阳举,采炼出口水,咽入气穴封存运化,是炼丹的真清原料。采炼的方法为,阳物力量疲软,是微阳(小药)过嫩,不宜采取,可用神光协同真意由阳物动处,引回气穴,照视穴中虚空境界。这种过程,要循环多次,微阳经过多次积累,就达到阳物举而挺胀,小药不老不嫩的阶段,这时应立即采取烹炼。用意将它由动处采回丹田,略停,然后停,呼气从百会下降到下丹田,这样周而复始转动,不计其数,直至阳物缩小即止。口中生出津液,咽送到气穴。心肾相交练法:每次静坐,把神光照视气穴,耳听于气穴,意守于气穴,调鼻息达到气穴,使外来精气与神光相交,绵绵密密,存于丹田,无一毫杂念起动,入于混沌状态。忽然一动,元气显于丹田。元气出现,就是胎息的露象,元气在丹田中灵动活泼,宛转悠扬,美在其中,畅于四肢,如痴如醉。元气大动时,用意往后一引,元气上升于脑,停止片刻,口中化生津液,用意吞回,降入下丹田。从此感觉鼻息似有似无,只觉元气后升前降,上下往来循环。这就是心肾相交的景象,也就是所谓“要得谷神长不死,须从玄牝立根基”。谷神就是双目中收神光的元神,玄牝是心肾中间门户。元气在虚无的心肾门户中,一上一下,一往一来地盘旋,才能建立真胎息的根基。乾坤交媾练法:通过心肾相交而至心肾之间的内气旋转,使鼻息练到不入不出,就是外呼吸转化为内呼吸,也就是胎息。每次练功,以胎息为主,把神光勿忘勿助地定在胎息上,一心不动,自然外感内应,感觉元气周流于一身内外了。在此境界中,口中的金液吞咽之时,必须先提摄会阴穴之气,沿后背上升于脑,急于目引神光入脑,聚会片刻,会同口液,意送到下丹田,再存守一会儿。如是练功,元气一现,浩大至刚,充满全身,只觉得清净恬淡,身在气中,气在身中,元神之光,悬于祖窍之上,闪闪烁烁,照耀全身。这样达到高度的内外气相交,古人称之为“乾坤交媾”。3.高级胎息练法入坐之后,把神光照视下丹田,使神入气中,气包神外。用这样的心意,锻炼神气交媾,总得两年之久,练到没有一毫杂念起动,脉博不觉跳动,胎息停,定于虚空,只觉有神光在祖窍间照耀,形成了入小定状态。静极生动,忽觉全身元气向下丹田聚敛,现出一团真气,涵在绛宫。这就是绛宫之气,包住元神,天天感觉浑浑沦沦,如在母腹怀胎一样,随方就圆,温养于中。在此功境中,有时祖窍穴内出现跳动,不一会儿全身跳动,如炒豆一般,爆炸不绝。忽然口中甘露下降,急用神光凝视下口,转卯酉周天一遍,收存田中。有时又在静定之中,忽见—一轮明月,现于目前,即用神光视之,不一会儿,又有日光发现,与月光合在一块,急用神光,凝聚收敛,用鼻一吸,会同口液,送入下丹田。

化解病气

胎息修炼中的排病现象。胎息启动后,身体有病的人,将出现各类反应,有些反应比较强烈,是从未出现过的,有些则持续的时间较长。让人心里没底,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所以,修炼胎息者对这些现象要有所了解。病气化解1、胎息产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有些练劲者不但没年青,反倒显得更加衰老,这是邪气与真气互争的结果。待真气慢慢滋长,足以祛邪,即会朝着还童的方向迈进。2、出汗不止。胖人大汗淋漓,有人竟持续十个月之久;瘦人小汗清冷。此为汗排现象。无论大汗、小汗,均是内分泌旺盛所致,所有的汗均为血液中的*、浊的排泻。3、上肢内侧出现红色血斑,此为心脏病的排泄。4、脚的前部上端出现大小泡,此为肝脏病的排泄。5、全部或局部出现丘疹,此为淋巴系统排病。6、三阴交部位出现小水泡,此为肾脏排病。7、足部跌阳穴处出现中水泡,此为脾(胰)脏在排病。8、皮毛、脐下及肛门出现恶臭之气,此为肺脏之疾在排泄。9、头顶、颈部、卤门、百会、玉枕、印堂部位出现出汗、发冷或发热冒气,或在百会、涌泉部位出现带水气包状隆起,这些均为大脑疾病的排泻。10、身上出现丘诊、脓泡、突疣、血泡,此为经络排泄。11、脚跟出现痒、冷、发烧、发怵、发酸、发冷、发木等现象,此为骨骼骨髓以及太阳经、脚趾的疾病排泄。12、腹泻出水及粘粘秽物,其臭难嗅,象涕、痰、脓一样,称为“五色脓”。其排泻的规律是:第一次排泄约在进入内息状态的七天后,其泻如注,多为水,少脓,持续2至3天,泻后身轻神爽;第二次多在第一次泄后的第14天,均出粘稠浓痰之状,其味恶臭,持续1至3天;第三次多在第二次排泄后第14天左右,胆结石、黑粪、恶性肿瘤都渐渐从肛门排出,若无实物可泻,直肠尿道会发冷若冰或发热如灼。以上排泻是生元消浊现象,不要吃消炎药、止泻药,也不要忍便。13、小便中出现血污,这是肾结石,尿结石、白带、赤带、黑带、肿瘤化为的血污从尿道排出。14、尿样出现浊、*、稠、浓、淡、血、黑物、白浊等,尿感:热、重、冷、刺、酸、甘、辣等,这些均为泌尿性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疾患通过小便排出。前列腺瘤,前列腺肥大等症,均可在尿排之后痊愈。15、呕吐(包括干呕)、咳嗽(包括干呕),这是横膈肌以上的病理产物排泻。16、屁如连珠不断,恶臭难闻,此为消化系统污秽之气的排出。17、内脏出现隐痛、刺痛、麻痒、火灼、腰荒、骨荒、头荒、肠荒等(荒是一种难受的昏沉感);这些都是有病的脏器出现的反应。18、本来没病的部位也出现不适的感觉,如淋巴腺、乳腺、性腺、脑体等较大的组织系统出现难受、刺激、灼热、木冷、感觉气如泉涌等;这是元气找到了隐患,过一段时间自然消除,是生理功能恢复青春活力的变化反应。胎息灵化1、自然辟谷。2、自发动功。3、在肚脐的自动呼吸下,有人的手表(机械表)因磁场很强被磁化不走了。4、有人手、脚出现较强的静电,在接触他人时有“打人”现象。5、出现各种幻想、彩光、图像。6、有人头上出现七彩花环和超视觉功能。禁止胎息1、孕妇2、手术愈合不到半年者。我国古代医家早就认识到胎息有祛病延年的奇效,并创造了“吐纳”、“龟息”、“气沉丹田”、“胎息”等健身方法。“呼吸到脐,寿与天齐”。这就是养生学家对胎息法的高度评价。胎息的本义是胎儿在母腹中的呼吸。引申义是以下丹田为中心高深层次的内呼吸,它是先天呼吸,如同胎儿在母腹中的呼吸一样。“丹田”源于中国道教,内丹田学派的修炼术语“下丹田”,意思是“藏精之府”,“性命之根本”。胎息自成系统,不受外息(肺呼吸)影响,进入胎息状态时,外呼吸依旧自然进行,但却若存若亡。胎息是道家的一种重要的炼养术。练功实践证明,胎息功对于培育元气,涵养精、气、神,治疗五劳七损都有显著效果,还可延年益寿,故而历代养生家极为重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因儒、释、道、医等各家的理论基础不同,因而对胎息的认识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胎息一词,现认为最早出于晋代葛洪的《抱朴子·释滞》:“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人在胞胎之中。”认为胎息是练功达到一定境界而出现的无需口鼻呼吸的一种状态。《大成捷要·胎息经注》中认为:“修道者,常伏其气于脐下,守其神于身内,神气相合而生玄胎。”把胎息看成是练功中神气相合于下丹田而达到的一种高深的气功态。更多的人则把胎息看成是一种呼吸方法,如《万密斋书十种·养生四要》所说:“呼吸绵绵,如儿在胎之时,故曰胎息。”强调练功者要最大限度地减慢呼吸频率,以达到“胎息微微,若有若无”的境界。也有人指出胎息即内丹,如《胎息铭》中说:“假名胎息,实曰内丹”,从而把胎息与内丹混为一谈,否认了胎息的独立存在性。那么,究竟怎样来认识胎息呢?从人体的呼吸生理来看,人体呼吸过程可分为内呼吸与外呼吸两种。外呼吸是指人体本身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它包括以下三种类型:1、借助于人体呼吸系统,经口鼻、气管、肺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2、人在胚胎之时,通过脐动脉、脐静脉和母体进行气体交换。3、人体的皮肤、毛孔、喻穴等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内呼吸则是指人体的细胞呼吸,即人体细胞经过细胞膜从体内环境中摄取氧气,经过氧化还原代谢后又向体内环境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有关的研究表明,经过气功锻炼,可使人体体表的固有换气功能得到强化,并使内呼吸显著增强,从而使人体的口鼻呼吸大大减弱,出现绵绵若存的状态。这个时候练功者可感觉到全身毛孔完全张开,身体内外融为一体,有飘飘欲仙之感,恰如苏东坡在《苏沈良方》中所谈到的“一息自住,不出不入”。由此可见,所谓胎息,只不过是人体在高度入静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然本能,是通过气功锻炼而使人体的内外呼吸和谐一致,充分发挥其功能的一种生理状态。它并不象一些文献所说的那么神秘,只要坚持锻炼,方法正确,任何人都可达到这种境界,可以使人精力充沛,青春常葆,百岁健康,并可促进人体潜能的开发。

整理文稿:藏曌

?毉藏?亼毉藥道??歸藏?藏修合亼?藏曌樊红杰,字藏曌,号?亼,祖籍南阳,中医师,国家高级环境规划师,人文手诊学派、手道养生创始人、手诊医学/手道文化/藏象医学/研究宣导学者,手道堂?藏象斋?藏亼门创始人。著有《手诊纲目图谱》《手诊养生纲目图谱》《手诊图谱大全集》《手诊全书》《手诊圣经》《手道图说》《手经藏象》《藏象内经》《藏象外经》《药证亼解》《望藏瞐亼》《亼毉藥道》《龟藏卜易》《归藏卜毉》《毉道真经》等著作。拥有15项核心专利,7项版权?,12个商标,12部著作权。研究传统风水时空场与古建筑养生学,探索炁脉风水格化合亼学术。研修藏象医学与龟藏卜毉,创新手相手诊手道与望藏瞐亼,创立藏亼门庠塾教化,传承医藏精华,守正归藏精神,创新藥道精髓,长期隐居罗浮山或云台山,传道授业解惑,悬壶济世,追求上古真人形与神俱之真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