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息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胃功能三项检查早期胃癌筛查的利器
TUhjnbcbe - 2023/11/7 20:40:00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年中国胃癌发病例数47.9万人,死亡例数37.4万人,全球43.9%的胃癌新发病例和48.6%的胃癌致死病例都发生在中国。

胃癌居全球癌症发病谱第5位与死因谱第4位,根据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相关研究,尽管数十年来胃癌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但决定胃癌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仍然是病期的早晚。

早期胃癌内镜下或手术切除后,10年生存率可达90%,而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低于30%,但我国在早期发现胃癌的人数不到10%。

据了解,临床上难以发现早期胃癌,多数早期胃癌患者无症状,医院就诊,即使部分患者有症状,由于症状与其他胃病相似,也易被忽略。因此等到患者就医时,多数已是进展期胃癌,故只有对无症状者进行筛查才能有效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胃镜难以大规模普及

胃镜虽然是胃癌早筛的主要方式,但也存在着普及难的问题。

根据《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年,上海)》(下称《共识意见草案》),目前尚缺乏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进行全体人群普查。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因其属侵入性检查、费用较高、需投入大量人力资源、人群接受度较低,难以用于我国胃癌的大规模普查。

除了大规模普及,普通内镜也存在准确性问题。

《共识意见草案》显示,普通内镜适用于发现进展期胃癌,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较低,早期胃癌的发现更依赖于检查者的内镜操作经验以及电子、化学染色和放大内镜设备。因此,首先采用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如血清检查)筛选出胃癌高风险人群,继而进行有目的的内镜下精查是更为可行的筛查策略。

中国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还建立了血清学胃癌筛查量表,基于该量表,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胃癌筛查效果显示,在目前已筛查的6万余例筛查对象中,中危+高危人群比例约为35%,胃癌检出率接近2.0%,胃癌早期诊断率高达76.9%。

胃功能三项筛查——胃癌早期病变筛查手段

血清胃功能检测是一种通过抽取人静脉血2~5ml,测定其中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Ⅱ),并加以综合分析从而辅助诊断胃黏膜疾病的方法,其核心指标为G-17,是一项无创、无痛、安全、经济的胃癌早期筛查方法。

血清胃泌素是由主要由胃窦和十二指肠G细胞分泌的胃肠激素,对调节消化道功能有重要作用。人体中95%以上具有生物活性的胃泌素是α-酰胺化胃泌素,其中80%~90%为G-17,5%~10%为G-34。在以胃窦萎缩为主的萎缩性胃炎中,胃窦黏膜萎缩可导致G细胞数量减少,G-17分泌减少,从而使血液循环中G-17含量降低,因此血清G-17水平可作为胃窦萎缩性胃炎的血清标记物,研究表明G-17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最佳临界值为5.1pmol/L。G-17与胃窦萎缩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PG(胃蛋白酶原)为胃黏膜分泌的一种天冬氨酸蛋白酶前体,主要分为PGⅠ和PGⅡ,PGⅠ主要由主细胞和胃底腺黏液颈细胞分泌;PGⅡ除由主细胞分泌外,亦可由泌酸腺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黏液细胞以及十二指肠上段Brunner腺产生。PG不仅有助于判断胃黏膜是否萎缩,亦可明确萎缩累及部位以及严重程度。研究表明,PGⅠ和PGⅡ水平与胃窦、胃体慢性炎症的活动和程度呈正相关,PGR(PGI/PGII)与后两者呈负相关。以下曲线图显示胃蛋白酶原与胃病的关系。

年《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指出,PGⅠ浓度和(或)PGR下降对萎缩性胃炎具有提示作用,通常将PGⅠ≤70μg/L且PGR≤3.0作为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界值,国内高发地区胃癌筛查采用血清PGⅠ≤70μg/L且PGR≤7.0。

研究表明,血清PGⅠ水平、PGR低下是胃体萎缩的生物学标志,且血清PGI水平随黏膜萎缩严重性增加而逐渐降低,PGR尤为显著。

因此为了进一步减少早期胃癌的漏诊率,临床上可根据行“ABC法加内镜检查”进行早期胃癌诊断,如胃功能三项有明显异常,可进一步行内镜精细检查,包括窄带成像技术(NBI)、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智能电子染色内镜(I-SCAN),这样不仅可减少病人痛苦、医疗资源浪费,更能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

胃癌高危人群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2、HP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4、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5、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无论处于哪个年龄阶段,都应建立胃肠肿瘤早

1
查看完整版本: 胃功能三项检查早期胃癌筛查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