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预约挂号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王蕊胡枭峰绘图邵益“一发现就是晚期”,这是曾经人们对“癌王”胰腺癌的直观印象。没有手术机会,死亡率高、预后差、无法根治……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多学科融合理念的推进,胰腺癌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治愈率也不断提升。挑战“癌王”,不再是一句口号。近日,浙江大医院*委书记、我国著名肝胆胰外科专家梁廷波教授和肛肠外科主任、小肠移植中心主任吴国生教授所带领的团队,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三例“系统化疗后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自体小肠移植手术”,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其中有两位已经出院了。“以往不能根治手术的胰腺癌患者得到了手术机会,患者恢复得很理想,这对医护人员也是莫大的鼓励,激励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救治别人不能救治的疾病。”梁廷波教授表示。胃口不好,全因肠息肉?70岁的杭州人老朱是全球首例“系统化疗后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自体小肠移植手术”的受益者。他天生就是个闲不住的人,退休后在桐庐置办了一处房子,每天种菜、浇花、钓鱼,这样的田园生活,老朱和老伴儿非常享受。如果生活能一直这么幸福下去,会是非常美好。但年年末,一辈子没生过大病的他,生病了!“连着好几天胃口不好,吃不下饭,一开始还以为是肠胃上的毛病。”老朱说,因为当时人还在医院,直到春节回到杭州家里,儿子见他胃口比往常小了不少,一再追问才得知这个情况。“他告诉我的时候,这样的症状差不多有一个多月了,我想想看有点不太对劲,这么长时间肯定是有问题的。”老朱的小儿子告诉我们,他带着医院检查,一切的噩梦从此开始!检查结果出来,不是胃的毛病,老朱的胰腺上有阴影,肠道上也有很多息肉。“医生跟我们说胰腺上的阴影可能是胰腺炎或胰腺癌,但当时并没有确诊,而是建议我们先把肠息肉切除。”老朱接受了息肉切除手术,取出了十几颗大小不一的息肉。手术后,身体恢复不错的老朱胃口却依旧不如从前,家人觉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明确下那团阴影究竟是什么。胰腺癌!医生揪出“元凶”去哪里看?老朱的儿子经过多方打听,浙大一院肝胆胰外科全国闻名,尤其在胰腺疾病的治疗上经验丰富。年7月,老朱在家人的陪同下慕名找到了浙大一院肝胆胰外科梁廷波教授团队,经过核磁共振等一系列检查,病因明确了:胰腺癌!晚期!“其实在此之前我们对胰腺炎和胰腺癌都已经做过了解,当然心理也存有一丝侥幸,但看到结果的时候还是一时难以接受。”老朱的儿子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反而我父亲是最淡定的一个,他本身就是个很乐观的人,还叫我们不要担心,听医生的该怎么治就怎么治。”“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肿瘤主要在胰颈部,并且已侵犯了肠系膜上动脉,评估后认为属于局部晚期。”专家表示,虽然是局部晚期癌,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局部存在问题,胰腺癌是一个全身性、系统性的毛病,“所以根据当时他的情况,我们预估手术效果不佳,建议是先化疗,再寻找合适的手术时机。”胰腺癌被称为“癌王”,普通的化疗会有效果吗?医生的解释让老朱一家疑虑尽消。化疗对胰腺癌病人来说非常重要,贯穿整个治疗的过程,早在年,梁廷波教授团队就针对亚洲病人的特殊体质,对胰腺癌化疗方案进行改良,保留高效,降低*性,目前已应用于全国患者,效果显著。4个月后,老朱的化疗效果已达到部分缓解,肿瘤比治疗前缩小了30%以上,已经达到最佳的手术时机。但缩小的肿瘤仍然包绕着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如果按照常规的胰腺癌切除术,动脉根部的肿瘤切除不净,相当于要给肿瘤留下“后患”,手术方案如何制定?浙大一院肝胆胰外科进行了一次多学科讨论。当胰腺癌手术碰上小肠移植这个团队又开创了一个先河胰腺癌的一个特点就是浸润性生长,也就是说肿瘤是没有边界、很难分离的,需要把整个胰腺切除,但胰腺又和十二指肠是特别“亲密”的朋友,所以手术时通常是把胰腺和十二指肠一起切除。而肠系膜上动脉为人体小肠和右半部分结肠供血,如果直接把它切除会导致小肠坏死,但如果不切除会导致肿瘤切除不彻底。如何在对肿瘤根治性切除的同时完整保留小肠功能?浙大一院作为大器官移植中心的优势,尤其是今年以来在全省率先开展的小肠移植,让这个问题得以化解!在体内仔细探查,将好的小肠完整切下来在体外进行修整,同时体内进行肿瘤切除手术,再将小肠重新“种回”体内,这种方法叫做“系统化疗后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自体小肠移植”。以往,胰腺癌患者化疗后仅30%有机会得到根治手术的机会,更多的患者因为肿瘤侵犯范围大,无法根治。“现在,通过系统性的化疗方案联合小肠移植技术,为更多的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救治机会,成为获益者。”浙大一院*委书记梁廷波教授表示,医院就利用相关技术为一位结肠癌患者进行了自体小肠移植手术,患者康复顺利。年12月5日,老朱的手术正式开始,由梁廷波教授和吴国生教授共同完成。经过仔细探查游离后,医生发现除了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被肿瘤侵犯,老朱的结肠中动、静脉也已经被肿瘤包裹,并且他的右肝动脉是变异的,并不像常人那样起源于肝总动脉而是起源于肠系膜动脉,这就要求手术时还需要把血管旁的淋巴结全都清楚掉,进一步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梁廷波教授(右)和吴国生教授(左)在手术术中确定好切除范围后,梁廷波教授从肠系膜上动、静脉被侵犯的部位开始切断,吴国生教授将小肠和横结肠一起取出体外。两位专家同时“开工”,这边在体内仔细切除胰十二指肠,那边对取出的小肠和结肠血管进行灌洗、修整,将未受肿瘤侵犯的血管保留下来,最后再将修整好的小肠和结肠与体内的血管仔细吻合,这样就达到了既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又保护小肠供血的目的。历时8个多小时,手术成功。攻坚克难,创新制胜!更多患者手术成功!年12月30日,老朱出院了,他显得很兴奋,见到自己的主刀医生梁廷波教授,迫不及待地拿出了让儿子准备好的锦旗迎了上去,很难让人想到他是个动过“大手术”的人。其实,术后第二天,他就在监护室拔掉了气管插管并在床上可以自由活动;术后第五天,转回了普通病房,之后每一天都可以自己绕着病区走廊走三圈、四圈、五圈,气色越来越好。“我非常感谢浙大一院的医生们,是他们给了我重新活下去的希望。”老朱表示,自己现在感觉很好,医院的这项技术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机会。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医院强大的器官移植实力,浙大一院加速推进多学科融合发展,坚持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疑难重症,以攻坚克难的勇气解决一个个难题,帮助更多濒临绝望的患者。和老朱一样幸运的,还有69岁的邓先生(化名)和39岁的吴先生(化名),他们也都成功接受了“系统化疗后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自体小肠移植手术”。去年8月,邓先生在体检中被发现CA指标异常升高,医院CT提示“胰头占位,恶性肿瘤考虑”,他同样慕名找到了浙大一院肝胆胰外科,经过进一步检查和讨论,被诊断为胰腺癌并侵犯了肠系膜上静脉。经过几期化疗,去年12月6日,医生评估他的复查影像结果,认为达到了手术指征,3天后,他成功接受了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自体小肠移植手术,目前也已经康复出院了。吴先生是常山人,去年7月开始上腹部就隐隐作痛,直到一个多月后,痛地实在不行了,他才来到浙大一院就诊,却意外地被查出胰腺沟突部有肿瘤且侵犯了肠系膜上动脉,情况和老朱的差不多,如果要完整切除肿瘤就会伤害小肠供血功能。8次化疗后,医生经过评估,在年1月2日,为他开展了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自体小肠移植手术,目前已经转回普通病房进一步恢复。梁廷波教授表示,根治胰腺癌用上了小肠移植的技术,这是浙大一院团队在探索疾病救治过程中的一次创新突破,以往胰腺癌患者如果不能根治手术,就意味着患者的复发率大大上升,而胰腺癌诊治和移植技术都是浙大一院的优势专长,两者结合让胰腺癌达到根治,为患者康复加了一道“双保险”。尽管医学仍有很有未知,对医生而言,哪怕一路坎坷波折、荆棘密布,但你若安好,便是吾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