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息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大师的弟子76岁海上名医,师从国医大师裘
TUhjnbcbe - 2023/7/26 20:59:00
北京荨麻疹医院哪最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10490515.html
北京荨麻疹医院哪最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10490515.html
        

医院,走进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庆其的诊室,你发现的不止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科病人,还有包括博士研究生甚至中青年高级职称医师、“西学中”医师在内的师承制传承团队。

这位76岁的海上名医,来自沪上中医世家,除了在校从教从研,目前还坚持一周三诊,共6个半天“雷打不动”。作为师从中国国医大师裘沛然20年的高足,王庆其尽管不像裘老先生那样“包治百病”、高挂“疑难杂症”的牌子,但也并不如西医那样细分“心肝脾肺肾”等等。他挂牌“中医脾胃科兼内科杂病”,用中华医学大医传统主治痼疾顽症。

裘沛然(左)和王庆其师徒。

取法为上。事实上,王庆其除了裘老师,还有一位更古老的“老师”,那就是《*帝内经》。作为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内经》被历代奉为“医家之宗”。

年前成于西汉、被认为艰深难懂的医药典籍,真有今用?早在医院校首招研究生之前,30多岁的王庆其已有10年临床实践经历。但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后,中医学家、其导师方药中先生就告诫他,若没有深厚文史哲涵养,医学知识结构是苍白空虚的。

王庆其深有体会,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不读经典头重脚轻根底浅;不通临床嘴尖皮厚腹中空。”一位海外归国同学也对他直言,几十年前日本就有内经协会,会员全是临床医生——因此必须“好好研经”把握中医学的根和源,否则就无法深入岐*堂奥。

于是,王庆其遵循师训,沉潜于《*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治病的法书,“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根据《内经》中“虚则补之”“气虚宜掣引之”的经旨,结合中医外科中治疗疮疡“消、托、补”的法则,他从中钻研出用“补气、托疮、升提”的方法治疗消化道溃疡,包括多发性口腔溃疡、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型结肠炎等。

主方包含*芪、*参、山药、珍珠母等十多味,并根据个体体质倾向,结合发病部位、临床症状及体征,加减消息,或健脾、或和胃、或止酸、或清肠、或利气等,守法守方,持之以恒,取得满意疗效,求诊者络绎不绝。

临床实践证明,按此方法治疗半年或者更长时间,不仅临床症状得以改善,而且胃肠镜复查后,不少病例显示溃疡病灶或改善、或康复,比较有效地防止疾病恶变倾向。王庆其进一步设想,今后要进一步积累病例,探索辨证论治的规律,通过科学研究把中医药治好病的道理尽可能用现代科学语言“说明白,讲清楚”。

这种多方策略深得大师真传。在97岁的生涯中,一代名老中医裘沛然从医从教70余年,留下匠心独运的临床经验和技术。当时作为一名副教授的王庆其,从年开始,拜在裘老门下从师,直至先生年过世。不论抄方、会诊,还是出差、会友,师徒朝夕相处,弟子耳濡目染,在亲密接触之间王庆其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师承工作的要求,传承“抢救”裘大师防治疾病的“绝招”。

在大弟子眼中,老先生的中医药辩证思维与时俱进、别出心裁。先生指出“今病非古病”“今人非古人”“今药非古药”的观点,可谓切中肯綮。

王庆其为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进行分析:就病而言,以往感染性疾病多、传染性疾病多,如今则是慢性病多,由人的精神心理和行为方式所造成的疾病增多;就人而言,以往营养不良的疾病多,而今营养过剩的疾病多;现在中医所诊治的病人大多历经西医用过“三素”的人群,即维生素、抗生素、激素,已经改变了患者对于药物的依从性,有的已经产生了耐药性;就中药而言,以往野生采制的中药材多,如今中药材需要量大大增加,所用药材大多来源于人工栽培,与野生采制的中药材质量有一定差异,同时由人工栽培带来农药残留及重金属等问题,使“道地药材”相对减少,不少中药材的炮制加工方法面临失传。这些都是当代中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本着“守正创新”的精神,方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之需。

由此,王庆其发现裘沛然先生立方遣药与“教科书”不完全相同,其治疗疑难杂症时惯用“大方复治、反激逆从”的处方风格。根据疑难杂症的病情需要,往往采用药味多、剂量重的处方格局,或寒热并用,或补泻兼顾,或升降并调,或润燥合用,或通塞并投,或动静结合等等。

譬如,苦寒的*连与温热的干姜并用,可调节肠胃来治疗胃痛、腹泻等;甘寒滋润的麦冬与苦温燥湿的半夏合投,可以治疗湿热伤阴的证候;苦寒的*芩、*连与辛热的半夏、干姜同用,辛开苦降,治疗大多数胃肠病,等等。裘老创造了许多“法外之法”,治好了许多“不治之症”。作为学生的王庆其,对老师常说的“医有常道,法无定法”,铭刻在心。

已有50余年医龄的王庆其,追求“让中医学经典‘活’在当下”的生动愿景,活学活用名师大法,不是独享,而是再传。王庆其创建《*帝内经》系列教材,不仅主编国家级“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高等中医药规划教材《内经选读》,还在国内首次主编全国中医药研究生规划教材《*帝内经理论与实践》《*帝内经病证学概论》等,主编了把中医经典与临床融会贯通的《*帝内经临证发微》,受到广大临床医生欢迎,一版再版。《内经选读》也获得全国优秀教材奖,上海市教委优秀本科教材一等奖。

“你想做院长了,不想做学问了?”这句笑中带刺的话,王庆其终生难忘。那是20世纪80年代,原上海中医大校长、时任分管副校长的严世芸对他当面直说的。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原来王庆其生于上海嘉定六世中医之家,年从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来上海中医学院任教任医,不久被提拔担任科主任。医院刚成立,曾三顾茅庐,盛情邀请其回乡出任院长,甚至许诺“三室一厅”住房。

然而,作为校领导的严世芸教授看在眼里,希望王庆其留下不要走,用激将法调侃王庆其。王庆其无奈地说,“我去北京读研究生就是为了做学问、做良医,做院长不是我的志向。”严校长说,“是真话吗?不要后悔。”王庆其答,“当然是真话,决不后悔。”

之后不久,国家及时颁布了落实知识分子好*策,学校领导为王庆其解决了两地分居问题,对此王庆其感恩不尽。但他仍不忘来自乡亲的召唤,此后每周为嘉定百姓问诊一天的传统坚持至今20多年,“院长调换了几任,这习惯一直没改。”上午看病、下午膏方,初期一天接诊50人到80人。来找王教授问诊的病人越来越多,每次都超过限定人数。

有一次,王庆其感觉头晕,学生给他一量血压,显示/㎜hg。他们希望老师快快休息,不要看了;可王老师就吃了一片降血压药,坚持到晚上6点多才把病人看完。随着年事渐高,体力不支,王庆其渐生退意,医院院长的一句话“嘉定人民需要你”,让王庆其又沉浸在忙碌的切脉拟方之中。

裘沛然说“中医学是人学,中医是治人的学问,通过治人达到治病的目的”。所以他教导学生要做好医生,首先要做好人。诚如《内经》也言,医者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将医道、人道、文道熔于一炉,成为王庆其学习工作的圭臬。

“我们面对的病人,不是病*和细菌的载体,而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我们医生首先应该尊重病人、珍爱生命。”穿上白大褂的王庆其医生说。现在在门诊病人中70%左右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或“因郁致病”,或“因病致郁”。王庆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医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举动,都可以影响患者的情绪变化。有时候,语言甚至表情也可以治病。

最近,他就碰上一位从河南来沪求治的患癌老农。王庆其诊断其肺癌已有转移,病人也察觉到自己的病情,情绪极度低落。但王庆其笑着告诉患者不必紧张,“有病不要紧,重要的是需要乐观的心态对疾病,对疾病的恐惧比疾病本身的危害性更大”,“我们中国人是很幸福的,有西医,有中医,还有中西医结合,总有办法对付的,你可以放心”。

他认真处方拟药,或扶正以祛邪,或祛邪以安正,佐以心理安抚,一方面减轻西医放化疗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一方面努力改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着实令患者开怀了许多。患者家属来函反映,医院大门,心情放松了,自言“还没吃药,已经好了一半”。回到河南老家,睡眠、吃饭、精神均好,经过一段时间调理,病人又发来视频,病情相比来时好很多,似乎完全康复了。

王庆其知道,这是精神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实我跟很多病人都说过同样的话,作为医生未必能治好所有的病,但我们应该努力让患者减轻痛苦,带病延长生命,并千方百计提高生活质量,这还是可以做到的。”

“就医论医,只不过是医匠而已。”已成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师承导师的王庆其也常告诫自己的弟子,“既然我们选择了医者,就应该将毕生年华,奉献于岐*大业,为她而生,为她而死!”他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表示,只要世界上还有治不好的病,医生就没有理由懈怠和放弃;不能把从医仅仅作为营生的饭碗,更不能做无所作为的庸医,“应做有志向、有担当、有作为的当代‘明医’。”

    

栏目主编:徐瑞哲

    

本文作者: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师的弟子76岁海上名医,师从国医大师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