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家住通安的李老伯在病床上悠闲的吃着老伴送来的早餐,谁又能想到就在10天前,李老伯经历了一回“*门关”。10天前的那个夜里,李老伯被家人医院急诊,手里拽着一张外院的血常规报告单,血红蛋白48g/L,危急值!原来,李老伯半年来反复黑便,在外院诊断消化道出血,行胃镜肠镜均未发现出血原因,那天夜里李老伯再度出现黑便,伴随着一阵头晕目眩,家人医院就诊。
消化内科主任史肖华查看了患者,给予补液、扩容、输血治疗后,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仍只有50g/L,只有正常男性的40%,说明消化道还在出血。考虑到外院胃镜肠镜均已经检查过,没有看到明显的出血,史肖华考虑出血部位在小肠,给患者做了胶囊内镜,看到空肠上段内有大量的血凝块聚集,这附近应该就是出血的部位,史肖华联系普外二科主任龚江波会诊,龚江波认为,患者消化道还在持续不断的出血,并且出血的部位无法通过内镜下止血,且介入治疗效果有限,当机立断,转科手术。
经过短短一夜输血、补液以及术前必要的准备和病情的沟通,转科次日上午,龚江波带领科室张超副主任医师和张旭主治医师开展了手术。在4个小时的时间里,龚江波首先通过腹腔镜探查的方法探查了全部小肠,了解小肠上有没有长肿瘤,并基本排除了小肠肿瘤引起的出血。第二步,史肖华术中行胃镜检查,再次探查胃和十二指肠并排除了上消化道的出血。第三步,龚江波转为开腹探查,做了一个比阑尾切口稍稍大一些的切口,提出小肠,逐段探查,在上段空肠内发现了很多血凝块聚集,并在此位置切开肠管,把胆道镜放到肠腔内继续探查。手术台上的三个人三双眼睛,紧张的盯着胆道镜的屏幕,生怕遗漏出血的部位,最终,在上段空肠内发现了一处小肠息肉,并且在源源不断的出血,龚江波迅速切除了该段肠管,手术顺利完成。术后连续两天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稳步上升,手术成功!
龚江波介绍:小肠出血是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世界难题,诊治关键是准确的病灶定位,小肠4-6米长,如果盲目地切除小肠,不仅浪费大量正常的小肠,导致短肠综合征,还可能因为遗漏病灶导致术后消化道再次出血,通过传统的胃镜肠镜无法探查到小肠,且如果出血速度不快,通过介入也无法发现。该院消化内科和普外二科携手通过胶囊内镜、胃镜、腹腔镜先大概定位出血位置,然后创新性地使用术中胆道镜探查小肠内出血病灶(该技术国内外鲜有报道),四镜联合的方法,让我们像破案一样抽丝剥茧,层层探查,最终发现了出血的元凶,挽救了李老伯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