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是消化科常见的疾病,是指生长在人体器官上的赘生物,比如胃息肉、肠息肉、胆囊息肉等,一提到息肉,很多人会想到癌症,实际上,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特殊类型,而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不过,部分息肉有癌变的可能。
据统计,大约有50%的肠癌患者,是从腺瘤性息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一旦出现肠息肉,如果不重视,很有可能会发现为肠癌,导致严重的后果。
其实,在肠息肉癌变的过程中并不是静悄悄的,而是有迹可循,当身体出现以下3种症状时,要警惕肠癌。
肠息肉“癌变”
1
粘液脓血便
粘液脓血便是肠癌最典型的特征之一,肠癌之所以会出现粘液脓血便,是因为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坏死、糜烂,并且会释放炎症因子,使血液、粘液、坏死组织和大便混合在一起。
有时还会散发出腥臭味,虽然肠息肉也会出现血便,但是往往表现为大便带血或者黑便,很少会出现粘液脓血便。
2
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习惯的改变也是肠癌的重要特征。在癌症的初期,由于受到肿瘤的刺激,肠道分泌粘液增加,肠道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出现晨起后腹泻的现象,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症状愈加明显,主要表现为大便频率增多、排便不尽、里急后重等症状。
3
腹痛
腹痛是早期肠癌的症状之一,由于病情初期肿瘤较小,而且疼痛位置不确定,仅表现为腹部隐痛或者胀痛,随着肿瘤的进展,疼痛的性质也会出现改变,表现为持续性的疼痛,位置较固定,当肿瘤引起肠梗阻时,会出现阵发性绞痛,此时,患者多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肠息肉有癌变的风险,那么平时应该怎么预防肠息肉呢?
1、控制烟酒
香烟当中含有几十种有害的化学物质,经常吸烟会刺激肠道,增加患肠息肉的风险,而长期饮酒的人,肠道功能受损,也可能会导致肠息肉。
2、注意饮食
肠息肉与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经常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油腻的食物等都会加重肠道的负担,增加患肠息肉的概率,因此,平时要以以清淡饮食为主,不要暴饮暴食。
3、坚持体育锻炼
坚持适当的运动,能够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体内*素的排出,同时,还能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肠息肉。
4、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如果长时间不排大便,会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堆积,众所周知,粪便中含有许多代谢废物和*素,长期如此,会造成肠道粘膜损伤,容易诱发肠息肉。
总而言之,当身体出现以上3种变化时,说明肠息肉有可能正在癌变,一定要引起重视,医院检查治疗,很多肠癌在肠息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尤其是腺瘤性肠息肉。
因此,一旦发现肠息肉,医院明确病理类型,如果癌变几率大,要尽早切除,另外,平时要注意肠息肉的预防。
除了以上几点,还应该定期体检,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肠息肉,减少患肠癌的风险。
科主任:*普
科主任:*普
护士长:陈聪英
位置:综合病房楼17楼南区
护士站
医生办公室
主任办公室
消化内科特色诊疗项目:
1、熟练开展了一些常见消化道疾病内镜下微创治疗,如:高频电凝止血、微波止血、氩气刀止血、局部药物注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等;消化道息肉切除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食管狭窄扩张术;胃镜下胃扭转复位、胃石碎石术;氩气刀治疗早期胃癌、食管癌等。
2、无痛内镜技术:目前我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成功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技术,通过静脉注射药物,使患者在深睡眠状态下完成整个检查治疗过程,操作简便,苏醒快,无任何不适感觉,为内镜检查患者减轻了痛苦。
3、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性凝固方法,其能量经电离的氩气传导至靶组织,使该组织产生凝固效应,从而起到破坏病变组织和止血的作用,内镜下APC最大的优点是凝固深度的自限性,一般不超过3mm,不会出现穿孔。APC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安全、高效的方法。自应用于内镜下治疗术后,APC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治疗消化道出血、Barret’s食管、Dieulafoy病(胃粘膜缺损)、息肉或息肉电切术后残留、消化道肿瘤等。我科已成功开展80余例,有效率达到98%。
4、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是在肝内门静脉属支与肝静脉间置入特殊覆膜的金属支架,建立肝内门-体分流,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或消除由于门静脉高压所致的腹水和顽固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目前我院已成功开展2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5、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将内镜插至十二指肠降段,见十二指肠主乳头后,由内镜活检孔道插入一造影导管进入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作X线下胰、胆管造影。目前我院已熟练开展了ERCP技术,该技术对于了解胆管、胰管、胰胆管结合部病变是最为有效的检查方法,并可安全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
6、碳14呼气试验:自碳14呼气试验应用以来,我院已成功开展了余例,并对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和耐药菌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该项目获南阳市*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