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自己的健康也越来越重视。
很多人都在自己体检报告上发现了一个问题:显示有:结节、息肉、炎症、瘤等。
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啥!我是不是得癌症了?!不少人奇怪,怎么癌症说得就得了?
其实,癌症并不是一下子出现的,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如果在癌前病变就能止步,那么癌症也就很难发生。
癌前病变其实是一种病理学的诊断,它是一个双向环节,可能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也就是说,癌前病变是个可控甚至可逆的状态。
从癌前病变阶段发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左右的时间。
所以,在我们身体出现癌前病变时,如果我们懂得及时“刹车”干预,就可以避免癌症的发生,而这,也是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
01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
胃癌发展有一个大致的过程:
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属于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癌变的风险相对增高;当胃黏膜出现上皮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被肠型黏膜替代),可能是癌前病变的表现。
胃黏膜表面明显不平,且颜色是红白相间,但以白色为主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多为上腹痛、腹胀、腹部不适、食欲不振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胃镜及黏膜活检可以确诊,只要在慢性期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通常不会癌变。
▼干预方法:
1.检查:推荐浅表性胃炎每3年查一次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每1~2年查一次胃镜,并积极治疗。检测幽门螺杆菌,视情况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2.戒烟酒:萎缩性胃炎的严重程度和吸烟、饮酒正相关。
3.规律饮食:饮食要细嚼慢咽、少吃腌制食品、不要暴饮暴食、不吃辛辣霉变食物。
02腺瘤性肠息肉→肠癌
肠息肉有很多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cm的,癌变的机会较高。
据悉,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④,一般从息肉到癌变,平均要5~15年。在这阶段,通过肠镜进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
▼干预方法:
1.检查:50岁以上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每年进行1次肛门指检,发现息肉视情况处理。
2.戒烟戒酒:大量饮酒、吸烟,使基因突变,肠息肉的发生率也会提高。
3.少吃:高动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减少食用精粮,减少腌制、烟熏类食物。
4.多吃: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把细粮的三分之一换成谷物、粗粮,比如豆类、红薯、小米、高粱、玉米等。
5.“33”运动:每周进行3次以上的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有助于促进免疫系统健康、减少肠道炎症,癌症危险自然会大大下降。
03
肺结节:不典型腺瘤样增生→肺癌
中国目前是肺癌第一大国。而肺结节中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属于癌前病变。其中,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也越大。
很多人都在自己体检报告上发现了一个问题:显示有肺结节。
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
啥!我是不是得癌症了?!
什么是肺结节?难道是肺癌?!
平常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
到底肺结节是不是肺癌?那体检查出肺结节应该怎么办?
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是影像学的描述,指的是在胸片或者CT中发现的肺内的小于3cm的阴影,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那么,肺结节是如何产生的呢?
受过外伤后,肺内留下瘢痕,胸片或者CT上可以看到肺结节;
吸入粉尘后,粉尘和肺组织相互博弈,也可以在肺内形成结节;
得过肺炎或者肺结核,肺内也会留下结节。
以上这些都是良性结节。
令人头疼的是,肺癌早期在胸片或者CT上也表现为肺结节,正因为肺结节并不确定良恶性,所以人们才会担心。
但总而言之,良性的概率远大于恶性。
肺结节就是肺癌吗?
肺结节不是肺癌。根据肺结节产生的原因,我们已经知道肺结节有良性也有恶性。
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要看高危因素、家族史、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以及术后病理。
高危因素:长期吸烟以及长期吸二手烟、肺癌家族史、环境油烟、职业暴露(石棉、放射元素等)、其他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弥漫性肺纤维化、肺结核等。
具有以上危险因素,不管有没有咯血、体重下降等症状,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肺CT,进一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主要看结节的密度、大小、形态。
肺结节可以根据密度的不同分为三类:
1、实性结节:能遮盖正常肺组织的高密度均匀的结节影。
2、部分实性结节:又叫混合实性结节,既有实性密度又有磨玻璃样密度。
3、磨玻璃结节:肺内模糊的不完全遮盖肺组织的类似磨玻璃的结节影。
不同密度的肺结节,又根据大小和形态,分为不同的恶性程度:
(1)肺实性结节:
a、肺癌高危结节:直径1.5cm或者直径0.8-1.5cm且表现出恶性CT征像(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含气细支气管征和小泡征、偏心厚壁空洞等)
b、肺癌中危结节:直径0.5-1.0cm且无明显恶性CT征象
c、肺癌低危结节:直径0.5cm
(2)肺部分实性结节:
a、肺癌高危结节:直径≥0.8cm
b、肺癌中危结节:直径0.8cm
(3)肺磨玻璃结节:
a、肺癌中危结节:直径≥0.5cm
b、肺癌低危结节:直径0.5cm
需要专业的有丰富经验的影像科、胸外科、呼吸科医生根据结节大小、密度、形态等进行综合诊断。
体检发现肺结节该怎么办?
面对肺结节,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冷静理性、科学对待。
带上医院就诊:
如果明确是肺癌或者高度怀疑是恶性的肺高危结节,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目前常用的术式为经胸腔镜下肺部分或者全部切除术,创伤小、愈合快、对生活影响小。
根据肺癌分期,进一步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术后辅以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细胞治疗等综合治疗能极大的提高生存率。
如果医生判断目前这个结节没有看到有恶性表现,就以随访为主。
肺炎或肺结核,很多患者经过短期口服抗生素或者抗结核治疗后,肺结节就消失或明显变小。
根据个人病情制定3、6、12、24个月随访时间:
一般肺结节患者在第一年内,每3个月做一次肺CT;
超过一年以后,没有异常,可调整为半年做一次肺CT;
大多数结节在两年内未观察到明显生长,一般可视为良性或低度恶性;
随访期间如果结节有明显变化,再根据病情调整方案。
随访是目前肺结节的主要防治手段,但因为CT的放射性损伤,患者还是对经常做CT有一定顾虑,尤其是哺乳期、孕妇和婴幼儿应该尽量避免CT或X线检查;但成人一年10次以内的CT检查都是能够接受的,具体情况还要根据实际病情咨询医生。
如何预防肺结节?
避免吸烟是最主要的,吸烟是目前已知的肺癌最相关的高危因素,吸烟的年龄越早,吸烟的年头越长,每日吸烟量越多,患肺癌的几率就越大。
长期吸二手烟也是高危因素之一,所以远离吸烟人群、督促身边人戒烟也是必要的。
脱离高危工作环境、职业暴露等,也能有效防止肺结节的发生。
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锻炼身体、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每年定期体检,如果发现肺结节理性面对,及时就医。
根据临床对上千例的肺部孤立性结节观察发现,肺部结节直径小于0.5厘米,恶性的可能性很小,大约在1%以内;0.5~1厘米时,恶性可能性为6%~28%;直径>2厘米的肺结节恶性概率达到64%~82%;直径>3厘米的肺结节,90%~95%为恶性。
04乳腺非典型增生→乳腺癌
乳腺癌发展要经过:
正常乳腺导管内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
乳腺非典型增生可能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单纯的乳腺增生症并不发生癌变,如果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则可能为癌前病变。一般将乳腺组织非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囊性增生视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
05肝硬化→肝癌
国际癌症研究署发布的全球恶性肿瘤疾病发病报告中(GLOBOCAN),年世界约有例新发肝癌病例,中国新发肝癌占50.5%。
中国肝癌发生存在一个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
如果有乙肝病史伴肝硬化基础,则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伴有影像学发现可疑占位或甲胎蛋白升高,则可能是出现癌变。
06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癌
宫颈上皮细胞在HPV持续感染后,可从发生非典型增生再转变为癌变,这个时间可长达10年或更长时间。
其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也就是常说的宫颈癌前病变,分为一、二、三级别,级别越高越容易癌变,而级别越低越好治疗。
要注意!性交、妇科检查后有少量阴道出血的现象就是接触性出血,有可能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症状。
07交界痣→黑色素瘤
交界痣多长在手掌、足跖、外阴部等易摩擦部位,与其他痣相比癌变可能性高。
一旦发现痣的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颜色深浅不一,出现晕开或者体积慢慢增大,皮肤出现轻微隆起或变厚时,就要及时就诊。
08黏膜白斑→癌症
黏膜白斑是一种上皮异常增生的癌前损害特征,常见的有口腔、食管、阴茎、外阴和宫颈处的白斑等。
虽然,萎缩性胃炎、息肉、肝硬化......这些情况都可能与癌症相关,但它们从良性疾病发展到癌前状态再演化成癌变却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所以不必惊慌,但一旦发现也要引起足够重视,积极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
自然杀手(NK)细胞疗法
与其他抗癌免疫细胞相比,如细胞*性T细胞或树突状细胞,NK细胞杀灭肿瘤和病*感染细胞的作用更强、更有效。它的激活不依赖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也不需要像T细胞一样,要经过免疫系统的抗原辨识反应才确定“攻击”目标。NK细胞游弋在全身血管行使免疫监视功能,它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启动免疫防御功能,迅速杀死病变、癌变的细胞,因此被医学界公认为抗癌第一道防线。经过几十年的临床研究,世界上已经实现了既增强了NK细胞活性,又成功增加了NK细胞的数量,完成了NK细胞回输体内对抗癌细胞必备的两项基本要求。目前,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美国,NK细胞培养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
每个癌症发生前,
其实都有预警,
只是看你重不重视!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自己的健康也越来越重视。
随着科技的发展“免疫细胞有望让癌细胞杀死在摇篮里”!
科普干细胞与基因检测
促进干细胞临床转化
提供专业、安全的干细胞服务
体验前沿的生物医学科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