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院超声微探头诊断应该知道的那些事 [复制链接]

1#

一、概述:

超声内镜检查术(endoscopicultrasonograpy,EUS),是年由美国Dimagno等人首先将胃镜与超声组合在一起的电子线阵消化道超声内镜(10MHz)进行动物实验获得成功,同年日本Abloka与Olympus公司合作制造了机械环扫式超声内镜,随后经过不断的改进,进入21世纪全数字超声系统运用于内镜超声检查,提高了超声影像的分辨率,由于还能进行3D重建,EUS获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EUS不同于常规内镜检查,不仅可以直接观察腔内黏膜表面的形态结构和病变,也一边进行实时超声扫查,以获得消化管壁层次结构、病变起源和浸润范围,以及周围近脏器组织结构及其病变的超声图像,近年来,随着EUS高分辨率的超声图像出现,我们还可以通过EUS精确地将穿刺针穿刺到消化道周围特定部位进行细胞组织学检查及治疗,解決了一些通过原有手段无法明确和治疗的疑难病例,EUS是内镜和超声技术的有机结合,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超声微探头适应症及特点:能提供12~20Mhz超高频率,使消化道壁的声像图更清晰,适合于辨别小于2cm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侵犯深度和微小黏膜下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早期诊断。

超声微探头结构示意图:

富士胶片SP-小探头操作设备:

富士胶片SP-超声小探头驱动设备:

消化道管壁五层结构及超声表现:

三、超声微探头的优点:

1、频率高,近场图像分辨率高;

2、保持消化道管壁自然状态,适合消化道病变的精细观察;

3、操作方便,易上手。

四、超声微探头的缺点:

1、穿透力差,远场显示不清,不适合消化道壁外病变观察;

2、注水操作繁琐,有误吸风险;

3、消化道病变大于2cm,不宜用超声微探头;

4、探査深度受限,适于小于2cm消化道管壁病变;

5、无法行彩色多普勒检查;

6、存在操作者的主观性。

五、超声微探头绝对禁忌证:

1、严重心肺疾患不能耐受內镜检查者;

2、处于休克等危重状态者;

3、疑有穿孔者;

4、不合作的精神病患者或严重智力障碍者;

5、口腔、咽喉、食管及胃部的急性炎症,特别是腐蚀性炎症;

6、其他:明显的胸主动脉瘤、脑溢血等。

六、超声微探头相对禁忌证:

1、巨大食管憩室、明显食管静脉曲张或高位食管癌、高度脊柱弯曲畸形者;

2、有心脏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3、高血压病未获控制者。

七、超声微探头操作前准备:

1、充分了解病情及其他检查资料;

2、准备脱气水或蒸馏水,注意水温调试;

3、内镜(需附送水或大孔道内镜);

4、超声设备、吸引器、水泵等辅助设备;

5、向患者简要介绍检过程及意义以取得充分配合保持适宜的体位;

6、患者的准备基本同胃镜检查;

7、酌情使用镇静剂及解痉剂,不宜行静脉全麻。

八、超声微探头各部位操作方法:

1、食管:食管上段采用直接接触法;食管中下段采用持续水注法;

2、胃:贲门部采用持续水注法;胃底及胃体上部采用水浸法;体中下部、胃角和胃窦采用持续水注法;门部采用直接接触法或持续水注法;

3、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各段均采用持续水注法;

4、十二指肠乳头:采用直接接触法;

5、胆管和胰管:采用直接接触法;

6、下消化道:多采用水浸法;高位病灶也可采用持续水注法;肛管采用直接接触法。

[注意]:微超声探头检查过程中,通常需变化患者体位,借以获得最佳图象。

九、超声微探头插入及抽出探头的注意项:

1、插入前可以水润下,或向腔内注入少量水;

2、手持探头插入部,手持部距离活检帽处不要太远;

3、从钳道露出小探头40m左右即可;

4、插入及抽出小探头过程中主机要处于冻结状态;

5、插入及抽出小探头过程中要使内镜弯曲部伸直;

6、带有抬钳器的内镜应处于自然状态。

十、超声微探头并发症:

1、室息:发生率极低,主要由于胃内注水过多时变动患者体位所致。避免方法即注水ml以内,术中变动体位前抽尽胃内注入水;

2、吸入性肺炎:较少发生,系患者术中误吸胃內液体或注入水量过多所致;

3、麻醉意外;

4、器械损伤:①咽喉部损伤;②食管穿孔;③胃穿孔;④肠穿孔;⑤消化道管壁擦伤;

5、出血;

6、心血管意外。

十一、超声诊断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一)、各种超声回声对应可能的病变:

1、无回声:常见囊肿、淋巴管瘤;

2、低回声:常见神经内分泌瘤、间质瘤、平滑肌瘤、淋巴肉瘤、神经鞘瘤、血管球瘤、纤维瘤、异位胰腺、癌前病变、早癌;

3、中等回声:常见间质瘤、平滑肌瘤、淋巴肉瘤、神经鞘瘤、血管球瘤、纤维瘤、异位胰腺;

4、高回声:常见脂肪瘤。

(二)、起源层次对应可能的病变:

1、起源于第一层:常见息肉、癌前病变、早癌;

2、起源第二层:常见神经内分泌瘤、平滑肌瘤、颗粒细胞瘤、早癌;

3、起源于第三层:常见神经内分泌瘤、颗粒细胞瘤、淋巴管瘤、脂肪瘤、纤维瘤、囊肿、血管球瘤、异位胰腺;

4、起源于第四层:常见神经内分泌瘤、间质瘤、平滑肌瘤、神经鞘瘤、血管球瘤、异位胰腺。

参考文献:略。

:以上为人在镜途个人读书学习笔记,如有错记、漏记、记录不完整等情况,纯属于本人问题,与作者及授课老师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人在镜途删除。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