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健康科普香港知名演员廖启智因胃癌去世 [复制链接]

1#

70岁的吴孟达因肝癌去世一个月后,香港演艺圈又传来噩耗,被称为“金牌配角”的演员廖启智于3月28日晚上8时不幸病逝,享年66岁。

而就在一周前,他还活生生地在积极抗癌,实在让人感慨意外永远比明天来的更快。

从确诊到离世仅三个多月

廖启智是在去年确诊患上胃癌,3月处于全面停工状态,并入院接受治疗。本月22日,病榻下的廖启智,亲自承认患病一事:“年纪大机器坏,要修理一下。知道大家关心,但太多的问候,虽然是好意,也会是一种负担,希望你们能体谅。”他说正在专心调理身体,言谈间表现积极充满正能量,言犹在耳,想不到已天人永隔。

据统计,中国的胃癌发病和死亡例数均占了全球将近一半。

当心!从胃病到胃癌仅需4步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

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胃癌每年有40余万新发病例,因胃癌死亡人数超过20万。

年10月,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中国及东亚等地区是胃癌高发的地区。尤其高钠饮食和男性吸烟是两大危险因素,在饮食中减少高盐食物是解决高风险亚洲国家胃癌问题的方法之一。

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重要的危险因素。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及消化性溃疡病学组发布的《第五次幽门螺杆菌共识》显示,我国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40%~60%。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会产生组织学上的炎症,但是有70%的人没有症状,有10%的人可能有消化不良,10%-20%的人可能有消化道溃疡。

我们的胃,每天都要为我们人体消化大量食物,一旦有了胃病,如果不加控制,大多数胃癌的发展遵循如下规律:

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从胃病向胃癌转变有5个征兆

胃癌早期症状并没有特异性,容易与胃炎、胃溃疡等常见胃病相混淆。

如果胃病患者出现以下5个症状,可能是胃癌恶化的征兆,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胃疼丨变得毫无规律

无论是胃炎还是胃溃疡,发病时的腹痛都有自身特点。以胃溃疡为例,正常来说在饭后1小时左右会出现痛感。一旦疼痛变得持续且毫无规律,就应警惕癌变的发生。

烧心反酸丨反复出现

“烧心”是指发生在胸骨下部附近,也就是常说的“心窝”处的烧灼感,主要是由于胃中食物“跑”到食管导致的。

胃会分泌胃酸,胃内容物都是酸性的,但食管为碱性,当酸性物质“跑”到食管后会腐蚀食管黏膜,导致“烧心”。“反酸”是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到口咽部,口腔感觉到酸性物质。

体重丨快速下降

胃病患者的消化能力减弱,易出现食欲减退、腹泻、乏力等症状,这都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短期内身体发生急剧恶变,机体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出现吸收障碍,体重会快速下降,体形有明显的消瘦,且吃药也完全无法缓解病情,这就可能是癌变信号。

肿块丨坚硬、疼痛

胃病患者要多留意腹部情况,如果在心窝摸到质地坚硬、挤压疼痛的包块,就需格外警惕是否为癌,否则随着包块增大,会累及背部、胸部甚至胸骨后,不适感会大大增加,贻误治疗。

大便丨黑色且原因不明

血豆腐等食物、铁剂等药物都可导致大便颜色发生改变,但这些都有迹可循。

如果胃病患者出现无法解释的黑便,可能表明胃溃疡出血或发生癌变,医院检查,进一步确诊。

做好这3件事预防胃癌

胃癌虽然有一些随机的不可控因素,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可以被预防的,通过一些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得癌的风险。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虽然这条万金油建议说过很多次,但对付任何疾病几乎都适用,必须再重复一遍:

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

低盐饮食,少吃腌渍、烟熏类食物。

戒烟戒酒。

坚持运动,控制体重。

2.控制幽门螺杆菌

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密切。

有胃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如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癌前病变、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应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如果是阳性的话,需药物根除治疗。

有复发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其他原因需长期服用抑酸药治疗的人,也要检查幽门螺杆菌,如果发现是阳性,同样要根除治疗。

3.定期体检,治疗癌前疾病

有数据显示,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90%,然而发展到晚期全身转移后,5年生存率接近于0。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如果有长期不明原因的胃痛胃胀、打嗝反酸或胸口烧心感,医院体检。胃癌高危人群,最好进行每年一次的例行胃镜检查。

胃癌高危人群包括:

1.生活在胃癌高发地区;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3.曾经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癌前疾病;4.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5.存在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胃癌的其他高危因素。

如果定期体检发现了胃病的早期症状,应该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免责声明文字来源: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健康知识分享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图片来源: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做处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