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诸暨一位网名叫“Yu”的老师的家访日记火了!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写了些什么?▼▼▼
向着风,拥抱彩虹!
最近在朋友圈发了一些我的家访行记,有好多朋友关心困境学生的现状,一一回复不及,于是想简短做一下总结,希望给大家打开一个了解他们的小小窗口。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关爱困境学生的行动中去,给他们本不容易的生活,捎去哪怕是一丝丝的温暖。
在东白湖已经十年,做了6年的德育主任,听到了太多心酸的故事。记不清是哪一年了,两个孩子在走廊聊天,我正好值日,多年的德育主任经历,使我本能的凑到旁边偷听。
大致对话是这样:“你现在的妈妈对你好吗?我现在的妈妈对我还好,不像我爸爸那样凶。”“我现在的妈妈也还好,周五放学会给我做喜欢吃的菜。”
可能我是一个比较容易受情绪感染的人,特别心酸。那一年我做了个调查,全校三百多个学生,有将近四分之一是单亲离异家庭,留守儿童更是超过三分之一。也是那一年,我萌生了想要走遍每一个困境学生家庭的想法。但是此后几年,小儿子降临,大儿子上学,家庭工作让我无法抽出更多精力。
大概是今年开学初,我接触到了这样一个家庭:父亲60岁,去年出了车祸,左腿大小腿粉碎性骨折。本来安排是在今年正月进行手术,由于疫情影响,一直拖到了今年的4月2号。母亲江西人,听力障碍,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小女儿从去年开始,患有神经性头疼,中度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胃部息肉。
开学初,女孩又胃疼的受不了,于是我就开车送她回家。父亲斜靠着躺在床上,一看女儿回来了,连声说:“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你怎么又回来,我哪里能照顾你!”
听过,说过,都没有看过来的真实,于是我决定,要尽自己的能力去走遍困境家庭,看看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这是缘起!
四条路线,第一条是集镇附近,第二条是西岩方向,第三条是斯宅方向,第四条是廖宅方向。期间几次遇到车祸,山体滑坡,轮胎打滑,还因为忘记了出村的路,在鲁村硬生生转了半个小时。想来也有趣。
一路行走,一路故事,一路感动,总计三十余户,大大小小十几个村庄,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三个故事,也是这三个故事让我看到了困境家庭的积极向上,质朴淳良。
第二天,在镇上的出租房,我遇到了这样一位大姐,老公在孩子出生后,就患有糖尿病,后来发展到尿*症。家里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所有的家庭重担都压在大姐身上。
我本以为她会向我诉苦,但是并没有,她笑着对我说:“好多人劝我走,说我傻,但是我想,女儿长大了,日子总会好起来,还是要向前看。熬一熬就过去了。”
第二个故事在斯宅,孩子母亲早年离世,父亲也于今年正月初一去世,家里只剩下一个70多岁的奶奶,领我去的是村口卡点的老太太。那天下着雨,雨势并不算小,老奶奶却不在家,邻居说:“老太太特别会做,又有什么办法呢,也不会干什么,只能去地里边讨点生活。”
从村里出来,老太太执意让我去吃她新包的馄饨,说我不容易,我说,我还要去里面,真的不吃了。不容易,哪有她们不容易。
第三个故事在廖宅毛岭自然村,路特别陡,轮胎都打滑,我路上想,可不能交代在这里。
孩子奶奶告诉我:“孩子的父亲患有红斑狼疮,需要长期住院治疗,母亲也于去年八月离婚出走,家里全靠70多岁的老两口。我问到:“孩子妈妈就这样走了?”奶奶说:“我也不怨她,这样的家庭,她还年轻,走也应该。老师,我们也不求什么,你能来,我就高兴。”下图是老奶奶的厨房,看得出来,奶奶还是把家里打扫的很清爽。
相似的故事太多太多,造成家庭困境的原因各种各样,可归根结底,孩子是无辜的。
我总在想,当老师的意义是什么,经过这次走访,我终于明白了,我们除了重视职称,除了重视成绩,除了重视考核,除了重视评比,除了重视创建,却往往忽略了我们最该重视的东西: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
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有多少次因为觉得不值一为,而放弃一为。再小的石头也能泛起水花,哪怕只是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