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http://nb.ifeng.com/a/20171215/6230550_0.shtml医生穿手术服做手术是常识,但有一群医生,他们每次手术都必须身穿二三十斤重的铅衣,脖子上还套上铅圈。为守护病人的生命与健康,他们承受射线的辐射,奋战在手术室。
79岁的浦大爷被确诊“壶腹部腺癌”已经3年余,因为高龄,又有“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不能耐受外科手术。但是壶腹部肿瘤导致的胆道梗阻,引起*疸和反复发作的严重的胆道感染,多次危及患者生命。为此,该患者已先后3次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胆道支架置入术,减轻*疸及控制胆道感染,一次次转危为安。
但是由于肿瘤生长迅速,可能再次堵塞胆道支架,今年8月,患者再次因“尿*并间断发热一周”在无锡市二院北院区消化内科住院治疗。入院后,经全科讨论,当务之急是紧急解除患者胆道梗阻:为患者行紧急ERCP放置鼻胆引流管,并更换胆道支架,疏通胆道,才能消退*疸并控制胆道感染。
ERCP就是通过十二指肠镜,达到十二指肠降部的十二指肠乳头(胆胰管开口),在内镜和X线辅助显像的基础上,应用一系列直径不足1cm的精细手术附件,完成胆管或胰管显像,结石取出、支架放置、鼻胆管引流等复杂手术。与其他手术不同,ERCP在射线环境下,在狭窄的胆胰管中进行操作,而胆管即使在病理的扩张状态,直径也仅1-2cm,胰管更是不足1cm,操作要求极其精细准确,在所有内镜手术中难度名列前茅。
虽然难度较大,但优势也很明显:ERCP手术创口小,患者治愈好转率也比过去有大幅提高。浦大爷的手术不负众望,再次顺利完成,他又一次步行着离开了病房。虽然他的肿瘤无法行根治性外科手术,但在ERCP诊疗技术的诊治下,他已经带瘤生存3年有余。
朱颖炜主任医师在无锡二院工作已20多年,医院历年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他一路成长,从本科、研究生、一直到博士,医院雁阵人才,他擅长胆胰疾病诊疗,ERCP早已成为他日常开展的技术之一。虽然这项技术让患者受益,但对医生来说却并不“友好”。因为长期在辐射环境下工作,手术中医护人员都必须穿上厚厚的铅衣、铅围脖做手术。一套普通尺码的防护设备重几十斤,密不透风,在这种笨重穿戴下,要实施长达数小时的手术,连台手术更是一做大半天,其艰辛可想而知。手术结束脱下这套装备时,里面的手术衣裤都被汗水浸透了,夏天都能挤出水来。
“一天下来回到家里只想平躺,一句话都不想说。”朱颖炜说。如此精细的手术,练就了一双灵巧有力的手。站在X光机旁,双眼注视着屏幕,手持一根接近2米长的十二指肠内镜穿过口腔、食管、胃腔,然后用几毫米粗细的精细手术附件,通过十二指肠壁一个十分细微的孔,游刃有余地进入患者的胆管或胰管,在险象环生的病变胆胰管中取石、安放支架……
除了在无锡以精湛的技术救治患者外,朱颖炜还选择奔赴陕西淳化县开展对口医疗支援。居民老医院进行治疗,在做无痛肠镜时,朱颖炜发现老王肠道内有好几个息肉,其中最大的约1.3厘米,于是带领当地医师行肠道息肉摘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手术顺利结束,老王很快清醒,一个劲儿地感慨。在他的带领下,医院开展了肠道息肉摘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填补了医院消化道内镜下治疗的空白,受到当地同行和患者的高度评价,不仅造福了当地患者,医院消化内镜的治疗水平。
“做一个好医生,帮助病人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朱颖炜医师最朴实的心里话。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季娜娜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