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右水平管嵴顶耳石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http://m.39.net/disease/a_5387123.html

近日耳石症患者扎堆来诊,“onedayonecase”已经持续10天,成功复位的11例患者中6例为水平半规管内耳石,嵴顶耳石1例。11例中有2例延误治疗,1例误诊为脑血管疾病住院治疗无好转,另1例发病2月先后复位5次无改善。还有两个患者仅有位置性头晕及不稳感,无眩晕及眼震。可见该病发病率高且症状多变目前仍需提高医生及公众对该病认识。

嵴顶型耳石症,也称嵴帽型耳石症,是脱落的耳石颗粒粘附到半规管壶腹嵴顶,激发体位时壶腹嵴对重力感受变化而出现眩晕及特异性眼震的疾病。这种粘附的耳石罕见,难自愈,手法复位困难,因此易误诊及或久治不愈(笔者曾治愈一例患病半年反复住院2次花费逾万元的患者)。粘附耳石多见于水平管,其次是后管,嵴顶耳石治疗需首先把粘附在嵴帽上的耳石甩成游离的管耳石,然后再用管耳石的复位手法进行复位,复位过程中可轻叩患侧乳突促进耳石脱落。

这例患者症状典型且配合完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双侧rolltest均诱发出典型背地性眼震,左侧强于右侧,时间超过1分钟,定位右水平管,用Gofuni手法甩为管耳石继之予Barbecue手法2次成功复位!

我们看视频!

视频显示行左侧Rolltest诱发出眩晕及背地性眼震,视频是眼震和眩晕出现1分钟后开始的(起初以为就是普通的管石症没准备录视频),因此左侧背地性眼震实际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且眼震及主观眩晕感觉明显左侧强于右侧,因此定位右侧水平管嵴顶粘附耳石。于是行Gofuni手法甩掉嵴帽上粘附的耳石(甩头后轻轻叩击右侧乳突区),使其游离到半规管内成为管耳石!(具体手法后面详解)

Gofuni手法甩掉耳石后再次行Rolltest,我们可以看到右侧诱发出眩晕及向地性眼震,持续时间约20秒(症状明显较前强烈),左侧症状轻微,未诱发出眼震。说明耳石已游离于半规管中。继之行Barbecue手法复位2次(右向左)。也可再次行Gofuni手法,但需要向左侧躺(眼震弱侧)向下甩头(眼震方向)。

再次行双侧Rolltest患者无眩晕及眼震,粘附耳石成功复位!向患者和家属交待复位后注意事项后离院回家,电话随诊未复发。

水平管嵴顶耳石诊治浅析

一耳石症眩晕症状的生理机制:

耳石症可依耳石游离于半规管或粘附于嵴帽顶部而分为管耳石和嵴顶耳石。管石症是椭圆囊中脱落的耳石聚集于半规管内,当处于激发体位时(头做角加速运动时),耳石受重力作用移位,继之内淋巴液向相反方向移动使嵴顶移位牵拉壶腹嵴使神经元异常放电,双侧耦合半规管兴奋不对称从而引起眩晕及眼震。而壶腹嵴顶耳石则是耳石碎片附着于半规管的壶腹嵴顶部,内淋巴与壶腹嵴顶密度不同(正常两者密度相同),两者比重差异导致在激发体位时壶腹嵴顶对重力作用的感知异常而引起眩晕。

由于水平管壶腹嵴的动纤毛在椭圆囊侧而静纤毛在半规管侧,依EwaldI定律,朝向壶腹嵴的内淋巴流动引起兴奋刺激,而背离壶腹嵴的内淋巴流动产生兴奋抑制(由于前后半规管动静纤毛排列方向与水平管恰恰相反,因此远离壶腹的运动是兴奋,朝向壶腹的内淋巴流动是抑制)。依此原理结合位置试验可对耳石进行精准定位。

二水平管耳石症的眼震特点

管石症游离耳石产生的拉力作用大于粘附耳石的重力作用,因此管石症与嵴帽耳石症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征,前者症状更明显(第2个视频中管耳石诱发出的眼震及患者眩晕感更强烈)。水平半规管管石症在双侧变位检查中均可诱发出向地性眼震,眼震持续时间1min;而水平管嵴帽耳石症则出现离地性眼震,眼震持续时间≥1min。管耳石时眼震强侧为患侧而嵴顶耳石眼震及眩晕轻侧为患侧,掌握以上特点有助于耳石的定性定位。

三水平管嵴顶耳石的手法复位

1粘附耳石甩成游离耳石-Gufoni手法

学习了嵴顶耳石的特点,下面介绍一下嵴顶耳石的手法复位。确诊嵴顶耳石并定位准确后首先用Gofuni手法把粘附耳石甩成游离的管耳石。

嵴顶耳石的Gofuni法

第1步端坐于床边。

第2步向患侧侧躺于床面(眼震强侧)保持1min或眩晕消失。

第3步向上甩头45度并保持2min(眼震方向)。

第4步最后坐起回到第1步体位。

2水平管管耳石复位

(1)Barbecue法

Barbecue手法相对简单,患者平卧位自患侧向健侧转体度后坐起。

(2)Gufoni法

管耳石的Gofuni法

第1步端坐于床边

第2步向患侧侧躺于床面(眼震弱侧)保持1分钟或眩晕症状消失

第3步向下甩头45度并保持2分钟(眼震方向)

第4步最后坐起回到第1步体位。

邱晓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