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肠梗阻的腹腔镜下治疗 [复制链接]

1#

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80%为小肠梗阻。大部分小肠梗阻经保守治疗会好转,但近30%的急性小肠梗阻会发生肠绞窄,如临床表现怀疑为肠绞窄,或腹部CT提示有肠缺血,以及经禁食、胃肠减压、补液、试验性口服造影剂等保守治疗失败的急性小肠梗阻,需行手术治疗。而对于反复发作的小肠梗阻,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通气早、进食早、排便早、复发率低,而且出院后第1次复发间隔时间长,建议行手术治疗。

腹腔镜微创手术是快速康复外科的关键组成部分,年,Bastug等报道了世界首例小肠梗阻腹腔镜手术,国内则开始于年。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胆囊炎的标准手术,但腹腔镜用于急性肠梗阻则发展缓慢,这与腹腔广泛致密的粘连、扩张的小肠影响手术视野、操作困难,以及可能的医源性肠道损伤有关,肠梗阻曾被认为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但随着腹腔镜手术广泛用于急性阑尾炎、急性消化道穿孔等急腹症,以及结直肠癌、胃癌等复杂胃肠道疾病,施术者经验得到积累,技术逐渐成熟,腹腔镜也越来越多地用于急性肠梗阻的诊治。

1病因诊断及手术禁忌证

腹腔镜的微创性使它既可用于疾病的治疗,又可用于疾病的诊断。根据病因,肠梗阻可以分为机械性、动力性或功能性(麻痹性/痉挛性)及血运性肠梗阻。通过腹腔镜探查基本可以明确小肠梗阻的病因、梗阻部位及梗阻程度,可以为进一步治疗方案的制订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准确的信息。

2机械性小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因有外部因素(腹腔粘连、内疝、肠扭转等)对肠管的压迫、小肠疾病(肿瘤、炎症性肠病、憩室、肠套叠、放射性损伤等),及肠腔的堵塞(如胆囊结石、粪石、异物等)。

2.1粘连性小肠梗阻:粘连性小肠梗阻是最常见的小肠梗阻,也是最常见的机械性小肠梗阻,关于腹腔镜用于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报道也最多。最近1篇Meta分析认为腹腔镜比开腹治疗小肠梗阻具有死亡率低、并发症少、再手术率低、平均手术时间短、以及住院时间短,适用于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术中往往只需要剪断束带即可。而对于广泛致密粘连性肠梗阻,建立气腹时就开始要注意避免医源性小肠损伤,根据探查情况尽早中转,不过度追求全腹腔镜操作;还要严格遵循“损伤控制”原则,不过度分离非引起梗阻的粘连,以防增加小肠损伤风险,以及造成“分了又粘、越分越粘”的结果。另外,手术当中还需要维持适当的肌松,以获得手术野的充分暴露。

2.2疝:疝是小肠梗阻三大常见病因之一,包括腹外疝和腹内疝。造成急性肠梗阻的腹外疝大多为嵌顿性疝,经过仔细的腹部体检能够发现腹壁或腹股沟区肿块,一般诊断并不困难。腹内疝指由先天性的或手术造成的孔道、间隙形成的疝,约占肠梗阻的2%。腹内疝临床症状不典型,腹部CT等影像学检查的术前诊断率低,大多因肠梗阻行腹腔探查时发现。

2.3小肠憩室:梅克尔憩室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小肠真性憩室,临床少见。空回肠憩室的发现率为1%~3%,回肠段的梅克尔憩室则为1%~2%。一般无症状,大多因出现憩室炎、小肠梗阻、消化道出血、憩室穿孔等并发症而就诊。不同于十二指肠憩室可以经胃肠钡餐确诊,空回肠憩室术前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几乎无帮助,腹腔镜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作用。诊断为小肠憩室后,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开腹或腹腔镜下小肠憩室切除缝合术、部分小肠切除术。

2.4小肠肿瘤:小肠肿瘤较为少见,可以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及小肠间质瘤,不同病理类型的小肠肿瘤其临床症状可能不同,而梗阻则是小肠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与普通肠梗阻类似。对术前未能诊断的病例,腹腔镜不仅明确小肠肿瘤的诊断,而且可以根据术中情况实施更为准确的手术方式,具有安全、微创、恢复快的优点。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腺癌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可能,手术时需清除淋巴结,而小肠间质瘤为血运转移、无淋巴转移可能,只需行肿瘤切除就能达到根治目的。因此,如因急性肠梗阻行腹腔镜探查后发现为小肠肿瘤,腹腔镜下完成肿瘤切除术后可以行快速术中冷冻病理检查,如排除需清除淋巴结的肿瘤后,可以完全腹腔镜下完成切除重建范围小的小肠肿瘤的根治,与开腹手术相比,生存获益相同,而术后并发症少。

2.5克罗恩病:克罗恩病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经内科治疗,部分克罗恩病可得到缓解,大约70%的患者最终需接受手术治疗,而其中有30%~70%的患者可能因复发需多次、分次手术。腹腔镜手术后伤口感染少、因手术相关并发症再手术率低,与开腹手术一样安全可靠。

2.6胆石性、粪石性及异物性小肠梗阻:肠腔内容物堵塞而导致的肠梗阻在我国并不罕见,常见的有胆石、粪石及柿石和枣核等食源性异物,腹腔镜是诊断和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工具,通过腹腔镜探查确诊后行手术治疗可避免盲目开腹,创伤小、并发症少。

2.7腹茧症:腹茧症又称包裹性硬化性腹膜炎,由Foo等于年首次报道并命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低,仅为47.8%左右,大多因肠梗阻、腹部包块、腹痛或急性阑尾炎而手术时在术中发现,腹腔镜可以作为腹茧症的诊断和治疗手段,能够实现“损伤控制”,减少不必要的开腹手术。

2.8肠扭转:小肠扭转在西方少见,大约占肠梗阻的1%,在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相对多见,极易造成肠绞窄,死亡率约7.92%。腹部CT上可表现为肠系膜“漩涡征/缆绳征”及肠管“鸟喙征”。成人多为继发性小肠扭转,原因有肠粘连、肿瘤、小肠憩室及越来越多的腹腔镜下Roux-en-Y吻合术等,约65.2%的肠扭转患者需行手术扭转复位、解除梗阻。腹腔镜手术用于小肠扭转安全可靠,比开腹手术住院时间短、术后胃肠减压少。

2.9肠套叠:成人肠套叠少见,多为继发性,常见原因为肠息肉、肠肿瘤、肠憩室等肠壁病变,以及肠腔异物等,肠粘连也是病因之一。术前腹部CT诊断率可达到90%,行腹腔镜探查后,在相应部位行小切口将病变肠段拖出后手术,可以避免造成手术切口位置不当或过长。腹腔镜辅助治疗肠套叠术后进食早,综合并发症指数低。

3动力性肠梗阻:

动力性肠梗阻又称为功能性肠梗阻,可以分为肠麻痹和肠痉挛,肠痉挛少见。反射性(神经性)、代谢性、药物性等麻痹性肠梗阻一般不难诊断,根据病因经保守对症支持治疗后,基本可以得到缓解。在外科治疗的麻痹性肠梗阻中,绝大多数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腹腔感染或继发性腹膜炎(如各种类型消化道穿孔、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等)引起的,如不手术解除病因,预后不良。当继发性的穿孔程度或感染范围不明确或为弥漫性腹膜炎时,可以行腹腔镜探查,团队经验越丰富,治疗效果越好。

4血运性小肠梗阻

血运性肠梗阻少见,但临床死亡率高,可达60%~80%,常见的原因有肠系膜动脉栓塞(40%~50%)、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20%~35%)、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占住院患者的1/),以及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5%~15%)。肠系膜动脉栓塞疼痛剧烈、有症状体征分离”及明显呕吐腹泻等胃肠排空现象,动脉血栓形成疼痛程度稍轻,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多发生于重症患者而很难有主诉,静脉血栓形成多有数天或1周以上弥漫性腹痛、腹胀、恶心、腹泻等。此类肠梗阻临床表现与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相似,急诊条件下术前诊断率低,行腹腔探查可明确病因,避免由于时间的延误造成不必要的肠坏死、肠穿孔而导致的肠切除及“短肠综合征”,并为患者提供最微创的治疗。腹腔镜探查为动脉栓塞和动静脉血栓形成时,需立即行药物抗凝溶栓,根据情况行介入或开腹肠系膜动脉取栓术、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搭桥术。腹腔镜探查为静脉血栓形成时,如无肠坏死仅需保守治疗,不主张手术取栓。

5结语

综上所述,腹腔镜不仅可以明确小肠梗阻的病因、部位及程度,还可用最小的伤口达到治疗目的,可避免不必要的和过大的腹部伤口,达到微创的效果。而且腹腔镜手术容易记录,便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手术水平,并可以用于学习交流和教学。因此,对于腹腔镜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说,选择合适的小肠梗阻病例行腹腔镜手术是个不错的选择,值得推广。

在肿瘤代谢支持治疗快速进步、新型抗肿瘤措施潮涌般出现、多种特色治疗技术日益成熟等多种因素的促动下,癌性肠梗阻患者面临的不再是一条绝路。

邓运宗医生团队专注无法手术癌性肠梗阻治疗

针对癌性肠梗阻发病率高、治疗方案选择困难、预后差等临床现状,为切实解决癌性肠梗阻患者面临痛苦,河南中医院在国内率先建立,为癌性肠梗阻多学科融合精准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探索与诊疗服务平台。

以多维度融合诊疗为原则,控瘤为本,标本兼治,强调不同医学体系、不同学科、不同治疗方法之间优势的相互补充,全面实施的舒适医疗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合理、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团队由邓运宗医生领衔,充分将现代技术与传统医学相结合,提出并实施对癌性肠梗阻的个体化、多维度融合诊疗,为癌性肠梗阻患者的康复开辟了新路径。

门诊位于1号门诊楼2楼-3室,主诊医生为邓运宗医生,挂号方式可以通过网上挂号预约,医院门诊挂号。病房设置于5号楼5楼。

邓运宗医生团队专注无法手术癌性肠梗阻治疗

用什么办法来缓解肠道梗阻?

邓运宗医生团队长期实施“柔性肿瘤控制技术”及支持治疗的多维度融合设计,正在为更多病人带来临床获益。

柔性肿瘤控制技术

提出并长期实施针对癌性肠梗阻特色诊疗技术--,以达成多维度诊疗策略支持下的肿瘤控制,从而疏通肠道,解除肠道梗阻。

其主要内容为:以肿瘤控制为核心,采取适宜、适度、合理的技术路线,联合应用营养及调理、对症处理等一整套综合性治疗方案,有效解除局部梗阻、纠正全身代谢紊乱、有效降低肿瘤负荷,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是在精确评估病人全身状况、病理类型、肿瘤侵犯范围、分子生物学状况、对机体功能影响程度、疾病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依据疾病病理生理学变化规律和既往肿瘤治疗疗效评估,合理、有计划制订针对病灶、靶区域及全身的温和治疗计划,应用多种手段,在可及、可行的部位、通道,输送经特殊处理或具备缓释作用的活性治疗因子,使其作用范围尽可能覆盖病灶及影响区域,作用时间更持久,达到控制、稳定病情,提高治疗效率,同时消除或降低治疗*副作用之目标。肿瘤治疗的活性因子可以是化学性的、也可以是物理性的。

实践柔性肿瘤控制技术,重视的是病情、病理生理过程评估精准性、治疗方案的温和性、治疗靶区的合理性与可及性、治疗过程的微创性、活性因子可得性、治疗效果的客观性。

舒适医疗承载了中晚期肿瘤病人期待,它应用核心技术MCLON,让病人接受合理、适宜、适度、有效的治疗,达到身心灵的平衡,获取治疗获益与治疗舒适度的最大化。

河南中医院

提出并实施舒适医疗策略

实现了最小创伤化控制肿瘤

和病人整体最大化获益的统一

癌性肠梗阻专科特色诊疗

是舒适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又一体现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