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是局部肠粘膜增生肥厚而形成的粘膜隆起样病变,说白了在大肠粘膜表面长出来的“小瘊子”。发生原因不甚明了,多出现在中年以后,50--岁以后的人群大约有25~80%的发生率。
尽管它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已被公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病变。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约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一般经历这个过程:
正常粘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原位癌?浸润、转移
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腺瘤性息肉%会发生癌变
结肠息肉约30年演变为癌前病变,5-10年演变为癌症,后浸润、转移。
这个过程是迟滞和漫长的,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发现并及时切除掉,以绝后患。
肠镜下息肉的表现
结肠息肉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大多都是在常规的结肠镜检查、直肠指诊或手术中发现的。
所以,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就是体内的定时炸弹,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它%会癌变,如不及时发现并切除,早晚会酿成大祸。
本文医学指导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
从事消化内科工作30余年,对消化科常见病、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多次在北京医院消化内科、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院内镜中心、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哈医大二医院进修学习。多次受邀参加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胃肠动力学术会议、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等国家级学术会议,在长期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中开展新疗法,使老年胃癌、肠癌的死亡率下降到10%左右,治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擅长治疗消化内科,胃肠专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各种疑难杂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病有深入的研究,曾主持及参与省、市医学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国家省、市级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尤其擅长消化性溃疡、功能性胃肠病、溃疡性结肠炎、非特异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预激综合症等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一、常见症状(绝大多数没有症状)
90%以上的肠息肉不会产生任何症状,往往在长大、癌变后才会出现,所以医生们称之为“隐匿的杀手”。
①便血。
患结直肠、乙状结肠息肉可能会出现便血,通常是出现间断性的小量出血,血附于大便表面,很少引起贫血;严重时,出血量也可多达~ml。
②排便习惯改变。
如果肠息肉位于结肠远端,并且体积较大的话,很容易引起便秘;有些病人也会出现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状况。
③腹痛。
部分病人会出现弥漫性的腹痛,尤其是在大便时或者大便后加重。
④带蒂息肉脱出肛门。
⑤肠道外症状。
如果出现一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提示患者可能有息肉病。比如出现多发性骨瘤和软组织肿瘤,就应考虑是否患了Gardner综合征,出现皮肤黏膜色素斑应考虑是否患了Peutz-Jeghers(简称P-J)综合征。
二、肠息肉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①肿瘤性息肉。
包括早期腺瘤(畸形隐窝灶)、传统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型腺瘤)、锯齿状腺瘤(传统锯齿状腺瘤、广基锯齿状肿瘤息肉、混合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和杵状-微腺管腺瘤,临床上管状腺瘤患者较多。比起有蒂腺瘤,无蒂腺瘤的癌变率较高,并且如果腺瘤越大,癌变可能性越大。腺瘤中绒毛成分越多,越可能癌变。
②非肿瘤性息肉。
患非肿瘤性息肉,癌变可能性较低。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如幼年性息肉、P-J综合征等)、淋巴性息肉、粘膜脱垂性息肉(肛管)炎性息肉。
③肠息肉病。
如果在肠道出现数目多于颗以上的息肉,并具有肠息肉病的特殊临床表现时,我们会怀疑患者患了肠息肉病。包括:
1.家族性腺瘤病;
2.Gardner综合征;
3.黑斑息肉病(Pentz-Jeghers综合征);
4.CronkhitCanada综合征。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肠息肉的癌变率越来越高。
腺瘤性肠息肉
三、不同的息肉癌变几率不一样
①增生性息肉: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远侧大肠为多,较小,直径多<1cm,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单发或多发。这类息肉不发生恶变。
②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黏膜长期受慢性炎症刺激而形成的息肉样肉芽肿,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一般也不会癌变。
③管状腺瘤:起源于直肠或结肠的良性息肉被称为腺瘤,并可进展成为癌变肿瘤。腺瘤十分常见,尤其是在50岁之后。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直径多<1cm,80%有蒂。此类息肉10年癌变率约1%-5%。
④绒毛状腺瘤:较少见,多为单发。以直肠最常见,其次为乙状结肠。此类息肉癌变率较高,较管状腺瘤高10倍以上,10年癌变率在43-67%。
⑤混合状腺瘤:这类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
四、哪些息肉是高危腺瘤?
具备以下3项条件之一者,就可以称为高危腺瘤:
①息肉直径≥10mm;
②绒毛状腺瘤,或混合性腺瘤中绒毛结构超过25%;
③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发现高危腺瘤性息肉的人,不但要及时切除,而且在切除后还要遵医嘱定期复查。
因为:
第一,即使切除了,长腺瘤的环境还在,很可能还会复发;
第二,有的切除不一定彻底,留有残端;
第三,肠镜检查不是%准确,由于清肠效果、医师经验、大肠结构的影响,很可能会漏诊。
五、哪些人是肠癌的高危人群?
①大便潜血阳性。
②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③以往有肠道腺瘤史。
④本人有癌症史。
⑤有排便习惯的改变。
⑦有盆腔放射史
⑦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
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报警信号。
有以上任何一项者,建议在40岁以前做一次肠镜检查,并每1-3年复查一次。
腺瘤性息肉恶变模式图
结肠各段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
六、肠镜检查是发现肠息肉的首要手段
1、常见肠镜检查可分为:
①普通白光内镜。
主要用于发现、诊断肠息肉。
白光下观察
②染色放大内镜。
染色放大内镜,是把0.2-0.4%靛胭脂溶液喷在肠息肉表面,结合放大内镜,就可以有效的观察肠息肉表变的先关分型,能够判断病变性质、浸润深度等。用过染色放大内镜,可以决定是否能进行内镜下治疗。
染色后的表现
2.肠镜能检查到哪些部位?
肠镜能观察到直肠、全部结肠以及回肠末端的肠粘膜情况。
3.做肠镜能从外观上判断息肉的性质吗?
做肠镜时,能够看到肠息肉的形态、颜色等,能从息肉表面的形态、色泽和微结构(腺管及微血管分型),非常有效的判断息肉的性质。
4.肠镜检查时发现息肉该怎么办?
如果发现息肉,无论大小、形态、多少,都需要取活检以判断性质;并择机切除;切除后定期复查。
温馨提示
不管您有无消化道症状
无痛胃肠镜检查,
40岁应该做,50岁必须做!
发现胃肠不适要及时就医,别让胃病常伴身边!在生活中,如果当你或身边的朋友/亲人出现“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口苦、口臭、嗳气、腹泻、便秘、便血”等胃肠不适症状时,记医院进行胃肠检查,预防胃肠病变发生。切记不可拖!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预约挂号咨询电话
-
健康问题咨询|点击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