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得好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25厘米长手链被4岁男童误吞
医生提醒:务必重视误吞异物风险
4岁孩子的阑尾开口只有五六毫米,偏偏玩耍时误吞进肚子里的25厘米长手链,恰好落入阑尾,还在其中“逗留”两个多月。日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诊到这样一名罕见的消化道异物小患者,医生用极精细的手法通过内镜帮他取出手链,避免了一场外科开腹手术。
该院对10年内消化道异物病例的数据统计显示,学龄前男孩是消化道异物的高风险人群。误吞的异物种类五花八门,硬币类占据半壁江山。而最危险的除了尖锐物,还有磁铁、电池等。医生提醒,不要低估孩子误吞异物的危险性,如若造成粘连、穿孔,刺破血管,误吞异物也会致命。
一般肠镜比阑尾开口还粗
医生巧妙施术取出阑尾中手链
“小孩子误吞了东西导致消化道异物的病例,其实挺常见的,但是掉进阑尾里的,20多年来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市妇儿医疗中心消化科主任耿岚岚介绍。
这名小患者误吞了妈妈的手链后,医院拍了片,医生判断手链已掉入肠道,一般两到七天就能随大便排出体外,而且当时孩子未出现不适,于是就回家观察了。可是整整两个月过去了,手链未能排出。焦急的父母带着孩子来到了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院区就诊。胃肠外科专家考虑到,孩子没有肠道畸形的病史,而多次拍片显示异物都固定在右下腹,怀疑手链可能已经误入了阑尾,所以才迟迟未随大便排出,于是建议家长转入消化科进一步咨询,如果能在肠镜下将异物取出,将免去外科手术的创伤。
消化科耿岚岚主任团队接诊后立即为患儿安排了肠镜检查,发现阑尾开口正常,并没看到异物,但9毫米粗的肠镜又无法直接进入开口只有五六毫米的阑尾。于是医生想了个办法,在内镜下伸出活检钳放在阑尾开口处,在术中拍摄腹部X光片,根据肠镜、活检钳和异物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手链很可能就藏在阑尾里面。医生进一步采用超细胃镜探查阑尾内部,果然发现了金属手链,通过极其精细的操作,医生顺利地在内镜下用活检钳将手链从阑尾取出体外。测量发现该手链足足有25厘米长!
“这个方法对孩子来说是最微创的办法。”耿岚岚介绍,阑尾内部空间狭小,黏膜壁薄,加上手链误入阑尾的时间太久,异物和粘膜已经出现了粘连,稍有差池都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极有可能出现阑尾粘膜破损甚至穿孔,面临再次外科手术的风险。经过3天的静脉抗生素治疗以及阑尾B超复查,孩子已恢复如常,顺利出院。
学龄前男孩
是误吞异物高发人群
“这一起特殊的阑尾异物病例告诉了广大家长,一定不要低估误食异物的风险。一旦孩子误吞了异物,医院,由医生对情况进行评估。”耿岚岚说。在临床上,儿童消化道异物病例比较常见,消化道异物可以分为食道、胃内、肠道异物,大部分异物进入肠道后可自行排出,没有明显的伤害,但如果在肠道发生嵌顿,则可能引起梗阻、穿孔,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而且由于食管周围是心脏大血管,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
统计:10年间有两例消化道异物病例致死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消化科对年~年期间的病例统计发现,10年间共有例消化道异物病例,其中有两例因为误吞尖锐物体刺破食管、刺进主动脉,造成大出血而死亡。下面是有关统计细项:
年龄范围
两月龄到13岁,以处于3岁~6岁活泼好动、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心阶段的孩子为主。
性别比例
例中例是男孩,女孩是例,男女比例为2:1。学龄前男孩是较高发群体。
“熊孩子”啥都吃
看好家里钉子戒指电池
耿岚岚提醒,家中易入口中的危险物品也应该要远离儿童。上述统计发现,孩子们误吞的东西可谓五花八门:SD存储卡、戒指、拉链头、螺丝钉、缝衣针、棒棒糖的棍子……例中,误吞物为硬币(包括游戏币)的占了一半有多,达例,电池88例,球状物47例。“吞下硬币有七八成概率可以自行排出,但如果卡在消化道狭窄部位拉不出来,停留时间长了就可能造成消化道穿孔,尤其是钉子、针等细长形物品,就比较难以自行排出。”
除了尖锐物品外,纽扣电池、磁铁是常见被误吞的异物中最危险的两类。电池中的化学物体漏出会导致消化道穿孔,而两块以上磁铁吞入肚子中,处于不同位置的磁铁相互吸引,会把肠段不同地方黏在一起,很容易导致发炎、穿孔。
★专家介绍:耿岚岚★
耿岚岚,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消化科主任。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余年,对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小儿消化内镜的操作及各种内镜下治疗,包括小肠镜、胃镜下取异物、胃镜下止血、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胃镜下食管狭窄球囊扩张治疗、胃镜下食管支架放置、胃镜下后天性幽门狭窄及十二指肠狭窄球囊扩张、结肠镜下息肉摘除术、结肠镜下血管瘤硬化剂注射治疗、内镜下血管瘤尼龙绳套扎等。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消化学组秘书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消化学组青年委员会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儿科消化内镜副主任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小儿消化微创学组副主任委员
医院协会临床科主任管理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儿科消化内窥镜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广州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六届委员会消化营养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调委专家顾问
广州市医调委专家顾问
中华儿科杂志第十五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
国际儿科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
伍仞
通讯员
周密、李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