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见惯胃腺癌,这8种胃肿瘤CT表现 [复制链接]

1#

胃最常见原发肿瘤为腺癌,约占胃肿瘤的90%以上。除了胃癌,还有一些其他肿块,包括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如间质瘤、平滑肌瘤、类癌及异位胰腺等。

这些病肿块影像上有很大重叠,实际临床工作中诊断胃肿块有一定的难度,本文简单总结几种胃肿块的CT表现。

血管球瘤血管球瘤来源于调节皮肤温度的小动静脉吻合结构一血管球体,是一种良性肿瘤样增生,通常发生于皮肤、真皮层以及甲床下及四肢末端,原发于胃部的血管球瘤非常少见,仅占胃肠道肿瘤的1%。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较大的病灶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通常手术切除即可。CT表现:病灶位于粘膜下,通常较小、单发,多位于胃窦部,平扫为等密度,出血囊变少见,偶见钙化,增强后动脉期呈明显强化,持续至门脉期。偶尔血管球瘤可以表现填充式强化。血管球瘤,胃窦部粘膜下肿块,平扫呈均匀的等密度,增强后呈明显强化,门脉期仍呈高密度。胃血管球瘤,CT增强示胃窦部粘膜下肿块,向腔外生长,动脉期呈边缘结节样强化,门脉期向中央填充。神经鞘瘤胃是消化道神经鞘瘤最常好发的部位,大多起源于胃肌间神经丛,少部分起源于黏膜下神经丛。好发年龄为40-50岁,患者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CT表现:粘膜下病灶,生长模式可为腔内型或腔外型或混合型,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呈中度强化。钙化、出血囊变及坏死罕见。胃神经鞘瘤,胃粘膜下肿块,向腔内外生长,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强化均匀,呈中度强化。平滑肌瘤平滑肌瘤是食管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而发生于胃的少见,常位于贲门。CT表现:平滑肌瘤通常表现为均匀的低密度灶,以腔内生长多见,增强后呈轻到中度强化。胃平滑肌瘤,贲门粘膜下肿块,向腔外生长,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呈轻度强化,病灶表面的粘膜线完整。脂肪瘤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组织构成的位于粘膜下的良性病灶,生长缓慢,可发生于胃肠道任何部分。约90%-95%脂肪瘤位于粘膜下,5%-10%位于浆膜下。胃脂肪瘤少见,常位于胃窦部,向腔内生长。脂肪瘤质地较软,一般不引起梗阻,但当肿瘤较大时也可引起肠套叠。CT表现:边界清晰的脂肪密度灶,由于瘤内炎性反应及溃疡的存在,肿瘤内可见软组织密度。胃脂肪瘤,胃大弯侧粘膜下类圆形脂肪密度灶,密度均匀。胃肠道间质瘤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间叶源性肿瘤,可发生于胃肠道任何部位。约60%-70%发生于胃,其他见于小肠(20%-30%)、结直肠(5%-15%)、食管等。间质瘤具有潜在恶性,其生物学行为与肿瘤的危险度密切相关,危险度越高者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越大。CT表现:病灶生长模式可为腔外、腔内或混合型。肿块较小时密度较均匀,与神经鞘瘤等鉴别有一定的困难。肿块较大时内部常见内部出血坏死,增强后呈不均匀性强化,相对于胃壁强化,胃间质瘤可呈高密度、等密度或低密度。病灶表现的胃粘膜可见溃疡形成,并与胃腔相通,使病灶内含气液平。偶尔肿瘤内部可见钙化。胃间质瘤,胃小弯侧粘膜下肿块,呈腔内外生长,病灶内内斑点状钙化,增强后病灶强化不均匀,病灶表面的粘膜线完整。淋巴瘤原发胃肠道淋巴瘤为结外淋巴瘤常见部位,绝大多数为NHL,主要类型为弥漫大B型和粘膜相关性淋巴瘤。胃淋巴瘤约占胃肠道淋巴瘤的50%。CT表现:胃体、底及胃窦部的胃壁增厚,增厚类型可为弥漫增厚型、节段增厚型及局限增厚型,病灶密度一般较均匀,坏死少见。增强后常强化均匀,呈轻度强化。病变段胃壁仍有一定的扩张度及柔软度,不同时期扫描胃腔形态有改变,较少引起梗阻征象。胃壁粘膜线可连续、中断。胃弥漫大B淋巴瘤,胃壁弥漫性增厚,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呈轻度强化。类癌类癌是起源于胃黏膜的肠嗜铬样细胞分化较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低度恶性肿瘤。临床上患者可出现腹痛、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等,小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类癌综合症,如皮肤潮红、气管痉挛、腹泻等。CT表现:类癌常位于胃底、胃窦部,多突向腔内生长,边界清晰,平扫呈等密度,密度均匀,坏死范围小且少见。刘恺等分析10例胃类癌动态增强CT表现,发现类癌呈延迟性强化,静脉期达到峰值。胃类癌,胃体部多发息肉样病灶,呈明显强化;胃镜示胃壁息肉样突起。异位胰腺异位胰腺又称副胰腺、迷走胰腺,是生长在正常胰腺解剖部位以外的孤立性胰腺组织,与正常胰腺之间无任何解剖及血管联系。异位胰腺好发于胃肠道,约70%-86.5%发生于胃、十二指肠以及近段空肠。好发年龄为40-60岁,男性多见,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通常为手术或活检偶然发现。CT表现:位于粘膜下软组织肿块,平扫密度较均匀,出血坏死及钙化少见,可发生囊变。文献报道异位胰腺好发于胃窦部,尤其距离幽门管6cm以内的部位。病灶呈卵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长径多小于4cm,长轴具有与胃壁平行特点,对异位胰腺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病灶生长方式多数向腔内生长。增强扫描病灶的强化程度因异位胰腺的组成成分不同而差异较大。病灶以胰腺腺泡组织为主者,呈明显强化;而以胰腺导管及增生的平滑肌为主者,则强化不明显。中心脐凹征对异位胰腺诊断具有特征性。异位胰腺,胃窦部卵圆形病灶,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呈明显强化,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胰腺实质,病理示病灶成分以腺泡组织为主。

本文首发:影像时间

作者:天涯陌路

责任编辑:研小茜、周悦

图文:作者提供

题图:站酷海洛Plus

参考文献

1.Tang,Dong,Xin-Ye,etal.Glomustumorinthestomach:Computedtomographyandendoscopicultrasoundfindings[J].World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19(8):-.

2.Unusualgastrictumorsandtumor-likelesions:Radiologicalwithpathologicalcorrelationandliteraturereview[J].,23(14):-.

3.ScolaD,BahouraL,CopelanA,etal.GettingtheGIST:apictorialreviewofthevariouspatternsofpresentationof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onimaging[J].AbdominalRadiology,,42(5):-.

4.薛鹏,马秀华,张伟,etal.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与MRI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9(1):60-63.

5.刘恺,文戈,邓燕佳,etal.胃类癌动态增强CT表现与病理学对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31(6):-.

6.许亚春,宋琦,刘向东,etal.MDCT对胃部异位胰腺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42-45.

7.吴光耀,田志雄,张在鹏,etal.胃部异位胰腺的CT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