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张华郑亚雷)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胃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分列第3、4、5、6位,上述肿瘤的中晚期治疗治愈率不足30%,而早期发现并治疗可使其治愈率达到90%以上。医院消化中心主任卢王建议,40岁及以上人群都应该至少进行一次胃、肠镜体检;如有家族遗传史,越早检查越好。此外,不吃腌制食品,避免辛辣刺激的饮食,不抽烟、不喝酒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预防消化系统肿瘤,必须要重视基础疾病”,卢王表示,在临床中,一些消化道肿瘤实际上就是由于基础疾病未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而导致的肿瘤病变。比如,众所周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这种细菌会在人的胃部生存,对胃部健康造成影响。常见的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都和人体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有关。同时幽门螺旋杆菌还是导致罹患胃癌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卢王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唯一传染源就是人,通过消化道口—口、手—口、粪—口传播,第一个人感染了就可以传给其他人,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一人中招,其他成员都有感染风险。此外,如果水消毒不干净、喝生水,也可能会导致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因此,经常在外就餐或家人查出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应及时就医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
“对于基础疾病要重视,但不必恐慌”,卢主任表示,例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应该足够重视并早期干预,而一旦任由疾病发展,出现肠化则很难逆转病情。消化系统早期癌症现在完全可以通过内镜进行治疗,如90%的结肠癌都是由结肠息肉引起的,采用内镜手术将结肠息肉切除,其实也就是切除肿瘤,就可以防止结肠癌发生。
王女士今年65岁,前段时间总感觉肚子不舒服,大便带血,每天的排便习惯也有改变,于是来到医院消化中心就诊。经肠镜检查发现,其肠道内多发大小不等息肉,最大直径1.8cm,医生当即对息肉进行了切除处理。病理提示管状绒毛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但庆幸的是发现较早,目前王女士已经康复出院,以后只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肠镜即可。
卢王表示,年龄大于40岁人群至少完成1次结肠镜检查,炎症性肠病患者超过8年以上,近期超过3个月以上的腹泻、便秘、腹部不适患者均需要进行肠镜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更应该提高警惕,早期进行肠道检查。
卢王提醒,积极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预防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患者即使确诊了肿瘤,但由于是早期发现,病变部位只存在于器官的表层,这时通过内镜手术就可及时得到有效治疗。
在消化内科,医生使用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等,就可为患者进行内镜下的手术治疗,而这些手术都是微创甚至无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