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跟这个胃病关系很密切 [复制链接]

1#

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慢性炎症,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按照病程来分,胃炎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又可分为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类型。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率在慢性胃炎及各种胃肠疾病中位居首位,如没有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最终可能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甚至胃癌。因此,预防并及时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非常重要!

为此,安安网邀请到广州中医药大学唐永祥教授跟我们科普慢性胃炎的相关知识。

慢性胃炎症状

慢性胃炎多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所致的非萎缩性慢性炎症性病变,内镜下可见黏膜红斑、黏膜出血点或斑块、黏膜伴或不伴水肿、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慢性胃炎诱因

随着年龄增加,慢性浅表性胃炎患病率也在提升,而且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大致相当。从发病原因看,由于人们的饮食习惯改变,例如进食过快、暴饮暴食、口味偏重、刺激性饮食等,都会诱发慢性浅表性胃炎。

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造成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幽门螺旋杆菌为微需氧细菌,感染后早期表现不明显,基本没有任何细菌感染的症状,但如果发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即可发展为慢性胃炎。

人们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认知也愈来愈深入,认识到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是疾病治疗关键,下面我们请唐教授给我们讲讲中西医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常用药物。

常用治疗药物

说起幽门螺旋杆菌,它的发现还是近几十年间的事。之前人们认为胃分泌的胃酸(其主要成份就是盐酸),其酸度很高,细菌是很难存活的,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科学家才发现,居然有一种细菌,能在高浓度的胃酸中生活,它就是幽门螺旋杆菌(Hp)。

Hp感染是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病因,也是这些病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Hp感染还与胃癌有一定的相关性。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现在较标准的做法是采用三联或四联疗法治疗。

三联疗法。一个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例如奥美拉唑1片,2次/日,克拉霉素0.5克,2次/日,阿莫西林1克,2次/日。一般用药10-14天。若对青霉素类过敏者,可用呋喃唑酮、或者甲硝唑等抗生素代替。奥美拉唑也可以用其他拉唑类药代替,例如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等。

需注意的是,用药前应向医生咨询,因为Hp对很多抗生素都耐药,也就是说很多抗生素对这细菌的作用效果都不太好。

四联疗法。即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再加枸椽酸铋钾2粒,2次/日,用药时间也是10-14天。

Hp感染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以下几方面:治疗效果的好坏、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反应的大小、年龄体质等各种因素。比如一种疗法治疗效果差,或者会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考虑其他疗法。就Hp感染而言,药物的耐药性如何?副作用如何?对婴幼儿、孕妇、老人有影响吗?都值得考虑。

根据权威的Hp感染处理共识,Hp根除适应症,以下两项是“强烈推荐”的,意思是务必去治疗:

·消化性溃疡(即胃、十二指肠溃疡),不论是否急性发作期和有无并发症史。

·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这个病属恶性肿瘤范围。

以下几项是“推荐”级别的,意思是应该积极治疗:

·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

·早期胃癌术后

·计划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有胃癌家庭史

·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其他Hp相关性胃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胃增生性息肉)

大多数的研究证实,Hp感染在中医中常表现为湿热证候的居多,所以很多清热祛湿药物对治疗Hp相关胃病效果都较好。

治疗此类病证,以下药物较常用到:黄连、黄芩、玄胡、大黄、白花蛇舌草、柴胡、蒲公英、土茯苓等。找中医辨证开方,中医药对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方面的疾病,效果还是很好的,尤其是远期疗效,以及防止溃疡复发,都不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